[实用新型]控制器用组合式导电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14790.7 | 申请日: | 2013-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夏新 |
| 主分类号: | H01R12/55 | 分类号: | H01R12/55;H01R12/53 |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器用 组合式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线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控制器用组合式导电柱。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控制器由于使用功率器件(例如封装结构TO-3P以上功率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功率较大,使得电源引入线和功率输出线均选择较粗的多股电线作为引线,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由于多股电线较粗,在电路板上的焊接难度大;二是在安装维修过程中,由于经常对该引线进行拖拉,很容易导致脱焊或将电路板上的连接件或电路拉扯坏损,直接影响控制器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三是较粗的多股电线在电路板上杂乱的布局,影响外观的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器用组合式导电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控制器用组合式导电柱,在导电柱的一端设置有与电路板焊接的连接面、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另一端上套设有绝缘套,绝缘套的上部与导电柱之间设置有环形槽、下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环形槽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导电柱的连接部的上表面高于环形槽的下底面、低于绝缘套的上表面。
上述的导电柱有五个。
上述的导电柱等高且间隔排列。
上述的五个导电柱通过绝缘套下端的凸沿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上述的五个导电柱通过绝缘板连接成一体式结构,例如在一块绝缘板上设 置有五个通孔,每个通孔内插接连接有一个导电柱。
上述的绝缘套或绝缘板是用电木材料或绝缘的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的。
上述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内螺纹。
上述的绝缘套与导电柱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上述的绝缘板与导电柱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柱便于与电路板的焊接连接,焊接的可靠性高。
2、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柱通过绝缘套引出控制器的壳体外,位置固定,不易出现接线错误。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传导电流大,适用于作使用大功率器件的控制器的电路板上的大电流的电线引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套与导电柱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套与导电柱连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一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二的立体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之二的立体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5:
控制器用组合式导电柱,在导电柱20的一端设置有与电路板焊接的连接面26、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25,另一端上套设有绝缘套10,绝缘套10的上部与导电柱20之间设置有环形槽21、下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沿11,环形槽21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4,导电柱20的连接部25的上表面22高于环形槽21的下底面13、低于绝缘套10的上表面12。
上述的导电柱20有五个。
上述的导电柱20等高且间隔排列。
上述的五个导电柱20通过绝缘套10下端的凸沿11连接成一体式结构15。
上述的五个导电柱20通过绝缘板30连接成一体式结构,例如在一块绝缘板30上设置有五个通孔,每个通孔内插接连接有一个导电柱20。
上述的绝缘套10或绝缘板30是用电木材料或绝缘的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的。
上述的连接部25上设置有内螺纹23。
上述的绝缘套10与导电柱20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上述的绝缘板30与导电柱20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上述的设有绝缘套10的导电柱20也可以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将导电柱下端的连接面26焊接在电路板上对应的焊接点上,将绝缘套10的上部卡接在控制器壳体的连接孔上,并使其部分露出壳体外,将电动车上对应的电线接线端子从环形槽21上的缺口14伸入环形槽21内并放置在导电柱20的上端面22上,垫上垫片用螺钉旋在内螺纹23内,将垫片及电线接线端子连接在导电柱20的上端面22上,由于绝缘套10的绝缘作用,导电柱20与控制器的壳体不导电,接线简单快捷,便于安装及维修。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夏新,未经陈夏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4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