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群桩承载力检测调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3606.7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0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曹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凯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群 承载力 检测 调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群桩承载力检测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层建筑的桩基检测中,采用的方法是动测法和静立加载的方法。动测法由小应变法测量桩身质量,不能判断桩的承载力,一般检测群桩数的100%。高应变法测量桩的承载力,误差在30%左右,一般检测群桩数的30%以上。静力加载压桩的方法,是一种原始的方法,所测桩的承载力比较准确,一般要求抽检群桩数的5%左右,由于桩头面积比较小,施加的前载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值,而且检测费用高,检测过程风险大。上述三种方法是目前综合判断单桩桩身质量和承载力的常用方法,它们对于群桩整体共同工作性能无法实现,群桩承载力的调整就更无能为力,400吨以上单桩承载力加载也很难实施。所以高层建筑由于群桩各桩受力不均,共同工作性差,导致楼体在施工过程中,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整体倾斜和墙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建筑群桩承载力检测调控系统,可以随时知道施工过程中群桩的受力情况,也可以检测楼体使用过程中的群桩受力变化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群桩承载力检测调控系统,包括设在建筑地梁和桩端头之间的感应器和调整器,所述建筑地梁、所述感应器、所述调整器和所述桩端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感应器另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器与所述调整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利用整个高层建筑自身的重量作为对群桩的外加前载,在每个桩头与地梁下面加载承载力感应器和承载力调整器,并将群桩的承载力感应器和承载力调整器信号连接在计算机上,通过计算机的检测分析随时检测施工过程累加前载对群桩作用的情况,并根据检测到的各桩参数,进行承载力的调整,提高群桩的共同工作性能,确保建成后的建筑不会因桩身不均匀受力引起倾斜和墙体开裂。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随时知道施工过程中群桩的受力情况,而且也可以检测楼体使用过程中的群桩受力变化情况,可为多年后的改建、扩建、楼楼体平移提供可靠的施工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群桩承载力检测调控系统,包括设在建筑地梁2和桩端头6之间的感应器3和调整器5,该建筑地梁2、感应器3、调整器5和桩端头6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该感应器3另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器4与调整器5连接。
通过高层建筑立柱1将前载传给建筑地梁2,然后传给承载力的感应器3,根据群桩感应器3的参数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器4分析后,对承载力调整器5进行承载力调整,使桩端头6的承载力达到群桩协调的共同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凯,未经曹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3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厕所灯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真空间歇蒸馏蒸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