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内置管式全玻璃真空管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3475.2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容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容彪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管式全 玻璃 真空管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收集装置,尤其是一种带内置管式全玻璃真空管吸收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中,目前常用的太阳能中高温聚光反射装置有三种,即抛物面槽式、蝶式、塔式聚光装置。其中抛物面槽式聚光集热器是各种吸收器中较为成熟,其结构简单,且可显著降低成本,是当今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核心部件,其中直通式金属玻璃真空管吸收器就是现行商品化了的产品,美国产LS-II集热管出口温度307-349℃,金属管涂层采用陶瓷选择膜,可达400℃高温。
传统的太阳能金属一玻璃真空管,为金属一玻璃熔封结构,内管吸热管为金属管,可承压耐高温,外管为玻璃管,透光率高,金属管与玻璃管之间为真空层,可减少热量损失,结构合理,安装维护方便,波纹管与金属管,采用了合金封接、可补偿金属与玻璃之间热胀冷缩。
在多年运行实践中,该管稳定性较差,主要原因是接受器内直接产生蒸气压力较高,且吸热管周向温差较大,会造成接受器弯曲,偏离聚焦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玻璃套管破裂损坏接受器;运行中还出现真空降低,吸收管表面选择金属涂层性能下降,导致管散热损失增加;随吸热温度升高,吸热管对环境对流和幅射损失增加;在高温下(>400℃)对合金封接口有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另外这种真空管集热器单元单价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内置管式全玻璃真空管吸收器。
它在中间联箱水平两端分别安装一支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其内设有内置管,通过多个支架固定,中间联箱垂直两端分别设有进口管和出口管,进口管与三通的第一通道联接,三通的另外两个通道与内置管相连。
所述的进口管和出口管设有外螺纹,通过螺帽与外管道连接。
所述的中间联箱包括内腔和外壳,内腔为承压管,采用焊接口与内置管连接三通管,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与中间联箱之间有耐热密封圈,中间联箱内腔与外壳之间为聚氨酯或岩棉保温层,在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与中间联箱端面有封尘盖防尘密封。
所述的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为太阳能三高全玻璃真空管或纳米双能航天高效管;所述的内置管为直通式内置管或U型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三高太阳能真空管采用高硼硅玻璃,在400℃下高温环境具有良好的吸收太阳光性能,较低的散射率(0.04),吸收率(0.96-0.93)。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导热性能,真空管带有内置管式、进出双流程,水层簿,流速快,传热快,解决了吸热管内上下温差大的矛盾。内置管出口水至全玻璃真空管尾端,并重新在内置管外流向联箱,也就是内置管中高温水返回时从玻璃管中上层返回,内置管中低温水返回时从玻璃管中下层返回,从而实现上下温差消除。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至400℃以下不老化、不衰减 ,不褪色。
采用纳米双能航天高效管时,在工质压力1.0Mpa以下,采用不同介质,也可以加热到550℃高温,尤其以熔盐为吸热,传热介质(HTF)主要伏点(1)除克服流体阻力外,系统无压或低压运行,安全性提高。(2)传热工质在整个系统吸热传热循环中无相变,且熔盐热容量大,吸热器可承受较高的热流密度。(3)熔盐本身是很好的蓄热材料,传热、蓄热可共用一工质,系统极大简化。
当内置管采用U型管时,本实用新型技术主要解决了高温高压两个条件,工质温度可达550℃,压力可按3.5Mpa设计,配套,重点为高温高压蒸汽作技术支撑。作为实用新型全玻璃真空管采用纳米双能航天高效管,解决了发射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难题,耐高温600℃在高温下集热效率大幅提高,更优于金属管涂层。在直膨式蒸汽压缩式空调中使用太阳能,其能效比可高达4~6,更显示太阳能压缩式空调优於吸收式中央空调(能效比0.8~1.2)。作为太阳能热发电投资更省、回收期更短、热效率更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在使用三高真空集热管,可以在耐高温400℃以下,压力3.5Mpa使用,水直接生产耐压高温蒸汽简化系统及投资成本。更有利于高压蒸汽发电或工业用汽。有利用直膨式中央空调机使用太阳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玻璃真空管吸收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玻璃真空管吸收器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1中的三通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4是图2中的三通的其中一个纵部面构造图。
图5是图2中的三通的纵部面构造图。
其中,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1,内置管2,支架3,螺帽4,第一通道5,进口管6,中间联箱7,封尘盖8,耐热密封圈9,出口管10,焊接口11,三通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容彪,未经王容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3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型溴化锂吸收式二类热泵机组
- 下一篇:中温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