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2392.1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0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聂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晶 驱动 电路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网领域的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目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包括M个依次串联的MOS开关组、或非门25和后置反相器26,每个MOS开关组都包括一根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电源端(VDD端)的NMOS开关管和一根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接地端(VSS端)的PMOS开关管,所述NMOS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PMOS开关管的漏极相接形成所述MOS开关组的输出端,所述NMOS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PMOS开关管的栅极相接形成所述MOS开关组的输入端,第一个MOS开关组的输入端接或非门25的第一输入端,最后一个MOS开关组的输出端接或非门25的第二输入端,或非门25的输出端接后置反相器26的输入端,后置反相器26输出上电复位信号RST。该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的缺陷在于:其输出的上电复位信号RST很难长时间地维持高电平,因此该上电复位电路很难在缓慢上电的情况下,保证整个液晶驱动电路能够可靠地复位,这增加了对于整个液晶驱动电路中静电保护电路的要求,增加了整个液晶驱动电路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其能够有效延长其输出的上电复位信号RST维持高电平的时间,保证缓慢上电的情况下整个液晶驱动电路能够可靠地复位。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包括或非门、后置反相器和M个依次串联的MOS开关组;
每个所述的MOS开关组都包括一根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接地端的NMOS开关管和一根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电源端的PMOS开关管,所述NMOS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PMOS开关管的漏极相接形成所述MOS开关组的输出端,所述NMOS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PMOS开关管的栅极相接形成所述MOS开关组的输入端;
第一个到第M-1个所述的MOS开关组的输出端都设有一个与该上电复位电路接地端连接的电容。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的技术方案,即该上电复位电路中第一到第M-1个MOS个开关组的输出端都设置一个连接该上电复位电路接地端的电容。其技术效果是:其能够有效延长其输出的上电复位信号RST维持高电平的时间,保证缓慢上电的情况下整个液晶驱动电路能够可靠地复位,从而降低整个液晶驱动电路制造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液晶驱动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包括第一MOS开关组21、第二MOS开关组22、第三MOS开关组23、第四MOS开关组24、或非门25和后置反相器26。
第一MOS开关组21包括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接地端(VSS端)的第一NMOS开关管N1和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电源端(VDD端)的第一PMOS开关管P1,第一NMOS开关管N1的漏极接第一PMOS开关管P1的漏极,形成第一MOS开关组21的输出端,第一NMOS开关管N1的栅极接第一PMOS开关管P1的栅极,形成第一MOS开关组21的输入端。
第二MOS开关组22包括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接地端(VSS端)的第二NMOS开关管N2和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电源端(VDD端)的第二PMOS开关管P2,第二NMOS开关管N2的漏极接第二PMOS开关管P2的漏极,形成第二MOS开关组22的输出端,第二NMOS开关管N2的栅极接第二PMOS开关管P2的栅极,形成第二MOS开关组22的输入端。
第三MOS开关组23包括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接地端(VSS端)的第三NMOS开关管N3和源极接该上电复位电路电源端(VDD端)的第三PMOS开关管P3,第三NMOS开关管N3的漏极接第三PMOS开关管P3的漏极,形成第三MOS开关组23的输出端,第三NMOS开关管N3的栅极接第三PMOS开关管P3的栅极,形成第三MOS开关组23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2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