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酒机的冷凝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2080.0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谭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立新 |
主分类号: | C12G3/12 | 分类号: | C12G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2824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酒机 冷凝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酒机,特别涉及蒸酒机的冷凝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蒸酒机包括蒸锅、过气管和冷凝器,蒸锅内的酒精蒸汽分子经过气管进入冷凝器内冷却形成酒水。其中,冷凝器包括容器以及内置于容器内的冷却管和过气管,过气管往容器内输入酒精蒸汽,在冷却管上冷凝成酒水,由容器盛装酒水后流出。冷却管呈螺旋型,并在容器壁上伸出循环冷却水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入口管和出口管均经氩弧焊焊接在容器壁上,过气管由容器底部伸出有导管,导管经氩弧焊焊接在蒸锅的锅盖上。这种焊接的密封方式具有如下缺陷:(1)在蒸锅的高温下易导致焊缝处材质变换,在今后使用过程中该焊缝处易腐蚀而漏气,密封效果不好;(2)由于过气管与锅盖焊死,无法拆卸,导致整个蒸酒机的储存空间较大,无法进行扩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蒸酒机的冷凝密封装置,能保持良好的冷凝密封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蒸酒机的冷凝密封装置,包括冷凝器和蒸锅的锅盖,所述冷凝器包括容器、冷却管和过气管,所述冷却管和过气管内置于容器内,所述冷却管往容器外伸出有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过气管往容器外伸出有与蒸锅连通的导管,所述入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依次套有第一密封圈和压圈,所述压圈叠压第一密封圈,并经电阻焊贴合固定在容器上。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做如下改进:
为避免导管与蒸锅的锅盖间锈蚀及被焊死,本实用新型所述蒸锅的锅盖上开有沉孔,所述导管穿过沉孔后伸入蒸锅的锅盖内,该导管上套有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置于沉孔中。
进一步地,为增强导管与蒸锅的锅盖间的密封效果,所述导管上开有与所述第二密封圈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嵌于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冷却管的入口管和出口管由第一密封圈和压圈叠压后密封固定在容器上,可长期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了传统密封的焊缝锈蚀、漏气、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由第二密封圈和凹槽的配合进行密封,导管穿过沉孔后伸出,不仅可长期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还可方便导管拆离蒸锅的盖子后,使冷凝器与蒸锅的盖子分别存储,可减小存储空间,也利于扩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冷凝器;11、容器;12、冷却管;121、入口管;122、出口管;13、过气管;131、导管;132、凹槽;2、锅盖;21、沉孔;3、第一密封圈;4、压圈;5、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蒸酒机的冷凝密封装置,包括冷凝器1和蒸锅的锅盖2,冷凝器包括容器11、冷却管12和过气管13,冷却管12和过气管13内置于容器11内,冷却管12呈螺旋型,该冷却管12往容器11外伸出有入口管121和出口管122,用于循环通入冷却水,过气管13往容器11外伸出有与蒸锅连通的导管131,通过过气管13可将蒸锅内的酒精蒸汽输入容器11内。容器11内的酒精蒸汽在冷却管12上冷凝成酒水,由容器11盛装并引出。
在入口管121和出口管122分别依次套有第一密封圈3和压圈4,压圈4叠压第一密封圈3,并经电阻焊贴合固定在容器11上,使第一密封圈3密封在压圈4和容器11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入口管121和出口管122在容器壁上伸出,压圈4叠压在第一密封圈3上后,经电阻焊贴合密封固定在容器壁上。
蒸锅的锅盖2上开有沉孔21,本实施例的导管131由容器11的底部穿过沉孔21后伸出进入蒸锅的锅盖2内,与蒸锅连通,该导管131上套有第二密封圈5,对应在导管131上开有与第二密封圈5配合的凹槽132,呈圆环状,第二密封圈5嵌于该凹槽132内,导管131穿入沉孔21内,同时,第二密封圈5置于沉孔21中,形成密封。可在导管131穿过沉孔21后的一端加设箍紧装置,使导管131加强固定在蒸锅的锅盖2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立新,未经谭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2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