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击试验重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2073.0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1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郝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清海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4400 河北省唐山市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试验 重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试验重锤,特别适合于底面为平面的冲击试验重锤。
背景技术
冲击试验是指用一定重量的重锤在一定高度落下,冲击被检验的试样,然后测量试样的尺寸形变,进而判定该试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冲击试验对重锤的要求有,一是试样只允许被重锤冲击一次;重锤冲击到试样后不得与试样有第二次接触;二是重锤的使用过程中不得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冲击面积。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机制钢锹产品质量分等》(NY/T 380-1999)中对冲击试验重锤的要求是:重锤被弹起后不得二次冲击试样,冲击试验装置应防止重锤飞溅,重锤直径为100mm,重量为10kg。
目前,冲击试验重锤的形状是底面为平面的圆柱体,侧面光滑,顶部有凸起,凸起的部位用于被挂钩勾住或被夹持器夹住。利用挂钩或夹持器通过人力或机械动力将重锤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待重锤静止不动后松开挂钩或夹持器,重锤在重力的作用下对试样进行冲击。因采用机械方式松开挂钩或夹持器,必将会给原本静止不动的重锤带来摆动,无法保证重锤在下落后的冲击中心与下落前的重锤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为保证试样不被二次冲击,重锤被试样弹起后,需要自由滚落到试样的外侧,当试样尺寸较大时,很难保证不被二次冲击。为保证重锤滚落过程中的安全,冲击试验装置的体积必须足够的大,用来安装防护网、防护垫等防护装置,增加了冲击试验机的制造、维护成本。由于重锤弹起后滚落情况无法控制,所以再一次使用重锤的时候,需要人工将重锤勾住或夹持住,才能够将重锤提起,不能被自动勾住或夹持住,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因此使用目前所公知的重锤存在着操作不便,无法杜绝对试样的二次冲击的现象,冲击试验机的安全防护难度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杜绝二次冲击、安全防护容易实现的冲击试验重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试验重锤,重锤为圆柱体,重锤的底面和顶面为平面,在重锤的侧面沿径向有圆槽。重锤的底面用于冲击试验的冲击面,顶面用于与电磁铁吸合,通过电磁铁的通断电实现重锤的挂起和落下,侧面沿径向所开的圆槽与冲击试验机锁紧部件结合,用来卡住或挂住重锤。重锤底面直径和高度依据相关冲击试验的试样检验标准确定,顶面直径依据所使用的电磁铁吸合面尺寸确定,侧面所开的圆槽尺寸和样式依据冲击试验机紧锁部件的结构确定。使用方法是利用电磁铁的磁力吸住重锤,在机械动力的作用下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静止不动,调整好试样位置,断开电磁铁的供电,重锤在重力作用下以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冲击试样,由于通过电磁力的消失松开了重锤,所以能够有效的保证重锤的初速度为零、重锤的下落中心线和试样被测试部位的中心线重合。重锤被试样弹起后,因侧面开有圆槽,可以很方便的被冲击试验机的锁紧部件卡住或挂住,从而有效杜绝了对试样的二次冲击,同时又能够有效防止重锤自由滚落,从而避免了重锤飞溅的不安全隐患。由于重锤在完成对试样的冲击后能够很方便的被冲击试验机的锁紧部件卡住或挂住,所以冲击试验机的防护装置就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防护作用,同时冲击试验机的体积也可以大大减小,降低了冲击试验机的制作、维护、使用成本,加之采用了电磁铁,可以通过电磁力实现对重锤的挂起、提升、松开等操作,提高了冲击试验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和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击试验重锤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击试验重锤实施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击试验重锤实施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击试验重锤实施例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砝码挂载装置,它是底面为平面的圆柱体,侧面上沿圆柱体重锤的径向开有圆槽,所开圆槽的上侧面为平面,下侧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重锤的底面用于冲击试样,顶面用于被电磁铁吸合,侧面的圆槽用于与冲击试验机的紧锁部件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清海,未经郝清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2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视频跟踪方法
- 下一篇:金属拉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