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1912.7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7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瞿逢重;乐业清;宋宏;兰瑞洪;王钰岩;谢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34 | 分类号: | B63C11/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观测 网络 科学仪器 插座 模块 机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观测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海底高压环境下海底观测网络需要同时连接多个仪器时的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开发海底观测网络过程中,能否布放更多的海底观测器是非常重要的,各类的观测器就像是海底观测网络的“眼睛”一样,布放的越多越全面,那么海底观测网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就越好。因而观测器与海底观测网的连接问题就至关重要了,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开发研制的,一个科学仪器插座模块上,能够同时接插多个科学仪器,提供多种接口。科学仪器插座模块不仅承担着观测器与接驳盒之间的通讯任务,同时还要给观测器供电。在设计科学仪器插座模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深海海底,耐压、耐腐蚀、小型化设计、散热设计和防水问题尤为突出。因而,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材料、整体的机械结构和的散热结构等必须加以综合考虑。
采用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可以避免以上问题。中国专利CN101823550A公开了一种海底观测网络中的海底观测网络节点平台,该专利可以为海底外接设备提供不间断电能,实现海岸基站与为海底外接设备之间实时连续通信,但是,该专利所采用的电源电压较高,不适合一般的海底观测网络观测仪器的接入,必须进行电能的二次转换,同时,该专利能够提供的接口数量也非常有限,对于大量的海底观测网络观测设备的接入,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水下的封装技术和腔体的散热技术来实现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正常功能,在水下封装技术设计中采用机械密封的方式,同时尽量减小腔体的体积,保证水下密封的可靠性,使整体的机械结构更加紧凑轻便。在支撑装置的设计中,采用腔体分割的方式,将耐热程度不同的电子元器件放在不同的腔体中,以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针对热耗散较大的电源模块,分别采用单端盖散热和贴腔体内壁散热方式,在贴腔体内壁散热方式中采用偏心轮机构进行调节,以满足散热装置的可靠性要求,实现系统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它包括:水密接插件、左端盖、金属腔体、左端口模块安装盘、右端口模块安装盘、偏心轮轴、状态检测模块安装盘、右端盖、控制模块安装盘、平板、弧形散热片、端口安装机构和偏心轮机构等;其中,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固定在金属腔体的两端,左端盖与金属腔体之间以及右端盖与金属腔体之间均置有径向密封圈,用于密封;在左端盖上,安装有水密接插件,水密接插件和左端盖之间置有轴向密封圈,用于密封;控制模块安装盘、左端口模块安装盘、右端口模块安装盘和状态检测模块安装盘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金属腔体内;平板两端分别固定在控制模块安装盘和左端口模块安装盘上,偏心轮轴安装在左端口模块安装盘和右端口模块安装盘之间,偏心轮机构固定在偏心轮轴上,端口安装机构固定在偏心轮机构上,偏心轮轴的转动通过偏心轮机构带动端口安装机构上下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水密接插件包括六芯水密接插件、十二芯水密接插件和四芯水密接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端口安装机构主要由弧形散热片和端口模块安装板相连组成,偏心轮机构主要由支撑轴环、偏心轮、偏心轮套、轴键和偏心轮轴组成,偏心轮通过轴键固定在偏心轮轴上,偏心轮套套在偏心轮上,偏心轮套和支撑轴环固定连接,支撑轴环与端口模块安装板固定连接,弧形散热片两端置于端口模块安装盘的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端盖和接插件之间采用轴向密封和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端盖装置和外部装置之间的连通,所使用的端盖面积较少,能够最大量的安置多个接插件。端盖和腔体之间采用径向螺丝连接和径向密封,可以最大程度的缩小腔体的壁厚,减轻装备的体积和重量,两道径向密封圈能够有效的避免海水渗透到腔体内。腔体对于不同的装置,采用不同的安装和散热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约控制,保证各个模块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对于发热量较大的模块,分别采用单端面散热和贴腔体内壁散热的方式,散热效果十分明显。使用偏心轮结构来实现贴壁的可靠性,一方面能够确保每一个电源模块都能够贴到腔体内壁上,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模块的可更换性,整个系统的工作非常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开腔体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械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机械支撑机构的三位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1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功率脉冲型掺镱全光纤激光器系统
- 下一篇:温室卷膜开窗上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