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膨胀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917.8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唐滔;李睿哲;席玉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膨胀水箱。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膨胀水箱布置设计中,为避免空气进入发动机内部,需要膨胀水箱最低水位高于发动机水套出气口。这样一来,对于底盘机舱较低或者发动机出气口较高的情况,膨胀水箱的布置设计显得较为困难,同时也限制了膨胀水箱本身的结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车用膨胀水箱,以通过水箱自身的结构设计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车用膨胀水箱,包括相互分隔开的补水腔和回水腔,且所述补水腔与所述回水腔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配置为阻止液体或气体从所述补水腔进入所述回水腔。
上述的车用膨胀水箱中,所述补水腔的容积大于所述回水腔的容积。
上述的车用膨胀水箱中,还设有第一除气口、第二除气口、以及补水口;所述回水腔通过所述第一除气口连接发动机水套出气管而与所述发动机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除气口连接散热器出气管而与散热器连通;所述补水腔通过所述补水口连接补水管而与发动机进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车用膨胀水箱,通过补水腔和回水腔的分体设计和二者之间单向阀的设置,使得回水腔内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从而避免发动机从水套出气管吸入空气,因此能够更适用于底盘机舱较低或者发动机出气口较高的车身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膨胀水箱的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膨胀水箱
11:补水腔
12:回水腔
13:单向阀
14:第一除气口
15:第二除气口
16:补水口
17:补水管
20:发动机
21:水套出气管
22:发动机进水管
23:发动机出水管
30:散热器
31:散热器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膨胀水箱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膨胀水箱10包括相互分隔开的补水腔11和回水腔12,补水腔11与回水腔12之间设有单向阀13,且该单向阀13被配置为阻止液体或气体从补水腔11进入回水腔12,使得液体和气体只能从回水腔12进入补水腔11。在一个实施例中,补水腔11的容积大于回水腔12的容积。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车用膨胀水箱10中,还设有第一除气口14、第二除气口15以及补水口16。其中,回水腔12通过第一除气口14连接发动机水套出气管21而与发动机20连通,并通过第二除气口15连接散热器出气管31而与散热器30连通;补水腔11则通过补水口16连接补水管17而与发动机进水管22连通。另一方面,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发动机20通过发动机出水管23以及上述的发动机进水管22而与散热器30连通,从而实现散热水路循环,由于其与本技术方案的设计要点无关,是以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设计的车用膨胀水箱10,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20通过水套出气管21进行排气和部分溢水,溢出的水和空气通过第一除气口14进入回水腔12;当回水腔12的内部压力大于补水腔11的内部压力时,水合空气便如图中箭头所示从回水腔12进入补水腔11。在现有技术中,一旦发动机20的内部水位比膨胀水箱10的整体水位高时,便会从水套出气管21吸入空气,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单向阀13,从而使得回水腔12内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因此能够阻止发动机20吸入空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车用膨胀水箱10,通过补水腔11和回水腔12的分体设计和二者之间单向阀13的设置,使得回水腔11内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从而避免发动机20从水套出气管21吸入空气,因此能够更适用于底盘机舱较低或者发动机出气口较高的车身设计。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置校车用发动机布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