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离子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762.8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0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苏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征兵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A61L9/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薛家驹;张伶俐 |
地址: | 4111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净化空气的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时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射电极做法一般有三种:金属针、碳刷、锯齿状金属电极。
大多数的负离子发生器是采用锯齿状金属电极作为产生负离子的主要部件,这类锯齿状电极的各个齿尖均匀分布向外,当接通高压电后,能产生负电荷。
然而,由于锯齿的均匀分布,使其在通电后,锯齿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均匀的负电场,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这个负电场反过来又抑制了更多的负电荷释放,使在锯齿电极的前方形成了一个屏蔽层。这也就出现人们刚开启机器时,会明显感受到空气的清新,但越往后工作,空气处理的效果越差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其目的在于解决锯齿电极在通电后形成的屏蔽层,实现有效的增加负离子的输出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和位于该机壳内的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电连接一个通电后可产生负离子的金属电极,位于该金属电极上设有金属针体。
所述机壳包括外壳和底壳,其中,底壳设有进气口,外壳设有出气口,所述电路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用于控制该金属电极通电的控制板。
所述金属电极是从所述出气口输出负离子且固定安装于所述出气口上。
所述金属电极是为长方形结构,该金属电极的两边各排列设有锯齿,所述金属针体焊接位于该两排锯齿之中间位置。
所述金属针体较长于所述锯齿的长度。
所述金属针体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一条。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路装置电连接一个通电后可产生负离子的金属电极,位于该金属电极上设有金属针体,所述金属电极是为长方形结构,该金属电极的两边各设有排列状锯齿,所述金属针体焊接位于该两排锯齿之中间位置,该金属针体较长于所述锯齿的长度,使金属针体的针尖向外凸出于金属电极的锯齿,利用金属针体而破坏金属锯齿在通电时的均衡屏蔽层,使负离子有效的释放到空气中而增强空气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去除外壳的立体图。
图3为金属电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1和位于该机壳1内的电路装置2,机壳1包括外壳11和底壳12,其中,底壳12设有进气口13,外壳11设有出气口14,所述电路装置2电连接一个通电后可产生负离子的金属电极3,位于该金属电极3上设有金属针体4,且,所述电路装置2包括设置在外壳11上,用于控制该金属电极3通电的控制板21。该控制板21与电路装置2为活动电连接,其另一面设有控制按钮和显示屏,如图2所示,所述金属电极3是从所述出气口14输出负离子且固定安装于所述出气口14上。
如图3所示,所述金属电极3是为长方形结构,该金属电极3的两边各设有排列状锯齿31,所述金属针体4焊接位于该两排锯齿31之中间位置,所述金属针体4较长于所述锯齿31的长度,所述金属针体4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一条,或者两条以上不等,因此,通过在金属电极 3上额外增设该金属针体4,利用金属针体的长度和锯齿31的高度差,而打破了单一锯齿31形成的电场均衡性,即是在屏蔽层中创出一缺口,使空气负离子(负电荷)得以强效产生,并释放出更远的距离。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结构相同或等同的负离子发生器,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征兵,未经苏征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7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充油全干式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 下一篇:用于组装接线端子的自动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