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水冷却载重车制动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692.6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学志 |
主分类号: | F16D65/78 | 分类号: | F16D65/78;F16D65/10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许祥述 |
地址: | 637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水冷 载重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循环水冷却载重车制动鼓。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汽车制动器工作时,摩擦产生的热量绝大部份传给了制动鼓,使其温度升高,如果工作时间很短,升温有限,制动鼓自身的抗热能力和强度可保证其安全工作,但在重量大、坡度大且较长的路段,制动鼓持续工作时间较长,摩擦产生的热量大,制动鼓升温快且温度高,制动鼓就会因热膨胀,使制动器间隙增大影响其制动性能,产生安全隐患。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增设一将冷水喷到制动鼓外圆周表面的喷淋装置,并在使用过程中对该装置不断改进,如中国专利02279358.5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冷却系统,其主要包括水箱、控制阀、喷嘴,水箱设置在汽车车箱下,通过进汽口与储气罐相连,通过分支器、中间水管、控制阀与喷嘴相连,水箱内设有水位过低报警器,水位过低报警器的信号灯、通过导线与控制阀及电源相连的开关均安装驾驶室工作面板上,利用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启闭,用储气罐内气压推动、输送冷却水喷淋到制动鼓体降温,这种系统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耗水量大,运输成本高,二是喷淋水难以均匀落到制动鼓表面,相当部份的水在制动鼓高速运转下被甩出,冷却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喷淋水呈线性分布,鼓体表面多数地方得不到降温,易引起鼓体产生裂纹,减少了鼓体使用寿命,还有在寒冷的冬天喷淋冷却水会使地面结冰,湿滑,给后续车辆安全行驶带来隐患。为提高冷却效果,中国专利200610048725.3公开了一种水冷式汽车制动鼓,其具由制动鼓和水套组件组成,制动鼓外圆周上设有沿圆周均布且与轴线平行的筋片,筋片外周上设有冷却水套、加强箍、防尘套,在相邻筋片及冷却水套之间形成冷却道。这种结构的制动鼓体均匀散热有较大改善,热衰退现象也有改进,但其仍需通过现有喷淋冷却系统喷射冷却水进入水冷式制动鼓冷却通道内,当汽车下坡时冷却水从防尘水套和制动鼓间的环形间隙喷入冷却通道对制动鼓进行冷却,用水量仍较大,喷淋水对道路的影响并未消除。水体不能循环,仅通过筋片传导和冷却水套与筋片之间的间隙来散热,其散热效果受到制约,仍无法较好地解决坡陡坡长路段重载车下坡时的制动鼓散热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用水量、降温速度快、且鼓体均匀降温、提高制动鼓使用寿命和车辆运输安全的循环水冷却载重车制动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制动鼓体和水套筒,其特征在于制动鼓体外圆上固接一圆环形水套筒,水套筒长度为制动鼓的1/2-4/5,水套筒内设有迴形循环水道管,所述的迴形循环水道管为水套腔内设有挡板,挡板一端设有缺口,相邻两挡板缺口分别设于腔体两侧,水道管的进、出水管口与水循环冷却装置相连。
所述的水道管也可由迴形隔板与水套体构成水循环道来替代。
本实用新型水套筒的进、出水管口通过安装于制动鼓半轴上的带进出水道的空轴与带水腔的散热器相连。通过散热器对循环水强制降温,用冷却水对制动鼓冷却降温,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状态下工作,提高了工作寿命和制动稳定性,避免了大量消耗水资源及对道路的不良影响,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安全系数。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制动鼓体和水套筒,其特征在于制动鼓体1外圆上固定连接一圆环形水套筒2,水套筒长度为制动鼓的1/2-4/5,用以保证制动鼓体均匀散热,防止裂纹出现,水套筒内腔厚度根据需要设计,以保证水循环需要。水套筒内设有迴形循环水道管3,所述的迴形循环水道管为水套腔内设有挡板,挡板一端设有缺口,相邻两挡板缺口分别设于腔体两侧,水道管的进、出水管口A、B与水循环冷却装置相连。当然水套筒内设有迴形隔构成一循环水道,水套筒设有进、出水管口与水循环冷却装置相连也可达到同样效果。本实用新型水套筒的进、出水管口通过安装于制动鼓半轴上的带进出水道空轴及轴套上的水道与带水腔的散热器相连。通过散热器对循环水强制降温,用冷却水对制动鼓冷却降温,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状态下工作,提高了工作寿命和制动稳定性,使大型载重货车安全运行有了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学志,未经吴学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