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487.X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5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良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8 | 分类号: | B32B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复合板材,该复合板适于用作周转箱壁板、周转箱内隔层等物流包装材料,以及屋顶、墙面板、隔板等建筑装潢材料,以及汽车上的装饰材料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代表性的塑料复合板,是由一中间层以及复合于中间层上下两面的上下表层组成,所述中间层是一塑料板体,该塑料板体上向上侧突出有圆柱体形的凸起,该凸起的顶面与上表层相连,而塑料板体的底面与下表层相连接,以此在板材中形成空气小空间。
此种塑料复合板,其中间层的凸起延伸到中间层的全部高度,凸起的顶面与上表层相连的部分由于真空造成的变形会导致复合板的上表面板壁强度较弱,而在复合板的下表面这种情况就反过来了,由凸起形成的中部空间、中间层的底部以及下表层一起形成了强化作用,即复合板的下表面板壁强度要好些。这种复合板上表层与中间层的接触面较小,使上表层较易撕下。并且,将复合板加热后将其变形或做成合适的几何形状的可能性被大大限制了,这是由于加工时复合板的下表面需要比上表面更高的加热温度,在加热加工时,复合板的上表面易产生凸结或断裂。
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这个复合板的各个层中间会产生很高的自身压强,特别是在加温过程中,其中间层在不同长度延伸的方向上存在着内应力,其会导致复合板板面的扭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板,解决现有技术在上表层受力时和下表层受力时的承受负荷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板,由上塑质表层、下塑质表层以及中间层组成,所述中间层为一塑质板材;所述中间层的板面上均布有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所述正向拱凸是中间层的板面向上变形拱起形成的柱形体,所述反向拱凸是中间层的板面向下变形拱起形成的的柱形体;并且,所述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在板面上相交错布置,使中间层的至少一个截面的形状为正向凸反向凸交替起伏状;所述正向拱凸与相邻的反向拱凸相接布置,使中间层的的截面上正向拱凸的侧壁与相邻的反向拱凸的侧壁上下连成一直线形态;所述中间层的各正向拱凸的顶面与上塑质表层固定连接,各反向拱凸的底面与下塑质表层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在板面上相交错布置,使中间层的至少一个截面的形状为正向凸反向凸交替起伏状”包括以下的具体交错布置方案:
a、所述中间层上的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矩阵排列,且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在行和列方向上均一隔一交错,即使各正向拱凸一周上相邻的均是反向拱凸。若用此方案,所述中间层的行方向的截面和列方向的截面均呈现正向凸反向凸交替起伏状。
b、所述中间层上的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为纵列排列,同一列均为正向拱凸,相邻的列均为反向拱凸,即一列正向拱凸一列反向拱凸的交替。若用此方案,所述中间层的行方向的截面呈现正向凸反向凸交替起伏状。
c、所述中间层上的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为横行排列,同一行均为正向拱凸,相邻的行均为反向拱凸,即一行正向拱凸一行反向拱凸的交替。若用此方案,所述中间层的列方向的截面呈现正向凸反向凸交替起伏状。
d、所述中间层上的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还可以呈多圈同心圆布置,一圈全为正向拱凸或反向拱凸,即一圈正向拱凸一圈反向拱凸的排列;当然也可以在每一圈中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一隔一的交替出现。
2、上述方案中,“所述正向拱凸与相邻的反向拱凸相接布置,使中间层的的截面上正向拱凸的侧壁与相邻的反向拱凸的侧壁上下连成一直线形态”是指正向拱凸与相邻的反向拱凸间相靠,两者间无间距的布置。
3、上述方案中,所述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的横载面为圆形,较佳为圆锥台形。实际中,凸起和凹陷还可以由两段甚至多段圆锥台连接成,即使凸起和凹陷中部具有台阶。
4、上述方案中,所述正向拱凸的凸起高度和反向拱凸的凸起高度相等。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由上塑质表层、下塑质表层和中间层三层连接构成,且中间层上交错均匀布置有正向拱凸和反向拱凸,从理论上分析,此结构能最大限度使中间层在上表层和下表层间均匀化的分布支撑,使板面受力时力能从一表层最均匀地传递至另一表层,充分发挥了中间层的效率,提高板面受力时的承受负荷能力,使上表层受力时承受负荷能力与下表层受力时的承受负荷能力均较强。
本实用新型中间层与上塑质表层和下塑质表层的接触面面积大致相等,使上塑质表层和下塑质表层均能连接牢固不易被撕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良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良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保护膜的皮革
- 下一篇:柱式压机或硫化机的同步导向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