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普通压力试验机配套的隔振器特性自动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142.4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9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潘丰;朱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通 压力 试验 配套 隔振器 特性 自动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上的隔振器特性的自动测试装置,属于工业产品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生产及军事等各个领域中,振动现象无处不在,复杂的动力学环境对设备的安全可靠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人们加大对隔振技术的研究,采用隔振、缓冲技术来减小振动的影响。在隔振缓冲设计中广泛采用了各种类型的隔振器,它具有非线性软特性、大阻尼和多向隔震性,且耐腐蚀、耐高低温、结构紧凑、重量轻,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交通、建筑、机械等领域的隔振、缓冲和降噪。目前,国内已有数十家单位研制和生产隔振器。隔振器的承载力、容许位移量、静刚度是隔振器的基本性能指标,
需要准确测定。压力试验机主要适用于橡胶、塑料板材、隔振器等材料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测试,普通的压力试验机需人工进行测量和计算,测量精度差、效率低。而普通的压力试验机目前在隔振器生产企业中还在大量使用,对普通压力试验机配套隔振器特性的自动测试装置,改造费用低,可提高测量精度,实现隔振器性能的全自动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的普通压力试验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套的隔振器特性的自动测试装置,实现对隔振器特性的全自动测试。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配套的隔振器特性自动测试装置由计算机、PC总线开关量输出接口板、PC总线模拟量输入接口板、压力传感器(包括转换接口板)和光栅式位移传感器(包括RS232转换接口)组成。
改造后的自动压力试验机由普通压力试验机(包括机械系统、液压加载部分)和自动测试装置组成。
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普通压力试验机的导向板上,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普通压力试验机的导向柱上。PC总线开关量输出接口板的输出信号与普通压力试验机的启动、停止按钮相连。
计算机通过PC总线开关量输出接口板发出开关量输出信号控制压力试验的启动和停止,通过RS232口读取位移量,通过模拟量输入板获取压力量,并记录压力、位移变化数据。
测试软件采用VB6.0软件开发,可自动进行隔振器的压力特性测试和破坏特性测试,记录力-位移特性和加载速度,计算静刚度,在计算机上显示特性曲线变化图;测量过程中若超过加载力的测量上限,自动结束测量;测试结果可供查询,通过打印机打印测试报告。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原有的压力试验机,改造费用低,改造后的设备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压力试验机的机械系统结构图;
图2是压力试验机的液压加载系统图;
图3是与普通压力试验机配套的隔振器特性自动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1中1是加载油缸,2是上台面,3是导向柱,4是导向板,5是工作台面。测试隔振器特性时,把隔振器放在工作台面上,在加载油缸活塞杆作用下,导向板沿着导向柱作垂直向滑动,从而带动隔振器上夹板作垂直向直线运动,实现对隔振器加载的目的。
附图2为液压加载结构,1为油箱,2为滤油器,3为电动油泵,4为压力表,5为换向阀,6为截止阀,7为精密压力表,8为加载油缸。液压系统由油箱、滤油器、电动油泵、压力表、换向阀、截止阀和加载油缸等部分组成,隔振器静压力测试加载要求均匀缓慢。
附图3中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图1的导向板4上,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图1的导向柱3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普通压力试验机配套隔振器特性的自动测试装置后进行隔振器特性的测试方法:
(1)打开普通压力试验机电源和自动测试装置电源;
(2)按使用要求把被测试件置入测试位置;
(3)输入试验温度、被测试件的生产日期,选择被测试件的型号规格、力的量程、测试方式等;
(4)开始测试,计算机启动压力试验机液压系统加压,当压力传感器与被测试件接触瞬间自动进行系统压力校零;测试过程中动态显示力和位移的实时数据和瞬时加载速度、显示动态曲线;
(5)达到力的上限值自动结束测试,计算机控制压力试验机退出加压状态;
(6)计算静刚度,显示被测产品的合格情况;
(7)可打印测试报告,测试数据自动保存可供以后查询分析。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1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