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004.6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7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姚衍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衍宗 |
主分类号: | E05B65/52 | 分类号: | E05B65/5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郭晓桂 |
地址: | 510407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挎包用的安全锁扣。
许多人喜欢随身携带挎包,通常挎包有拉链用于开启或关闭袋口,挎包的主人单手操作挎包的开启、关闭都很方便,但外人操作挎包的开启也很方便,尤其在公众场合,窃贼单手操作就可方便地窃取包内物品。
为此,许多人在挎包上加设带钥匙的小型挂锁,以将同一拉链的两个拉链头锁在一起,防止他人开启挎包,但打开挎包时带钥匙的小型挂锁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挎包用的安全锁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包括壳体、可套入拉链头的可滑动锁栓,锁栓有一个拨柄伸出壳体外,壳体在锁栓一侧的位置铰接一个自锁摆件,自锁摆件一端装有弹簧与壳体相抵,自锁摆件的另一端抵住锁栓壁并可相对移动,锁栓后端有可卡入自锁摆件的另一端的台阶,壳体上铰接一个旋柄,旋柄的转动可触压自锁摆件装有弹簧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锁扣,使用时,通过拨柄推动用于套住拉头的锁栓,锁栓相对自锁摆件移动至自锁摆件的另一端卡入锁栓后端的台阶时,锁栓不能后退为锁紧状态,当转动旋柄压迫自锁摆件连接弹簧的一端,使铰接的自锁摆件翘起并退出卡入的台阶,接着可通过反向推动拨柄退回锁栓,为开锁状态,可见,锁扣的开启操作需两手协调,而假如小偷企图双手开启锁扣,则其身子需贴近挎包的主人,盗窃行为容易被挎包的主人发觉,具有很好的防窃作用,操作方便,可应用于箱包,挎包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开锁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壳体仅装有旋柄和弹簧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锁扣,包括壳体1、可套入拉链头的可滑动锁栓2,锁栓2有一个拨柄21伸出壳体1外,壳体1在锁栓2一侧的位置铰接一个自锁摆件3,自锁摆件3一端装有弹簧4与壳体1相抵,自锁摆件3的另一端抵住锁栓壁并可相对移动,锁栓2后端有可卡入自锁摆件3的另一端的台阶22,壳体1上铰接一个旋柄5,旋柄5的转动可触压自锁摆件3装有弹簧4的一端。使用时,通过拨柄21推动用于套住拉头的锁栓2,锁栓2相对自锁摆件3移动至自锁摆件3的另一端卡入锁栓2后端的台阶22时,锁栓2不能后退为锁紧状态(见图2),当转动旋柄5压迫自锁摆件3装有弹簧4的一端,使铰接的自锁摆件3翘起并退出卡入的台阶22,接着可通过反向推动拨柄21退回锁栓2,为开锁状态(见图1),可见,锁扣的开启操作需两手协调,而假如小偷企图两手协调开启锁扣,则其身子需贴近挎包的主人,盗窃行为容易被挎包的主人发觉,具有很好的防窃作用,并且操作方便,可应用于箱包,挎包等。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壳体1有铰轴11,旋柄5以套在铰轴11的方式铰接在壳体1上,铰轴11还套有可在铰轴11的轴线方向上将旋柄5顶至与自锁摆件3相分离的顶簧6,开锁时,需先按压旋柄5以压缩顶簧6至旋柄5与自锁摆件3接合后,再转动旋柄5才能压迫自锁摆件3连接弹簧4的一端,以铰接的自锁摆件3翘起并退出卡入的台阶22,显然,可提高锁扣的防窃性能。
如图1、图5为进一步提高锁扣的防窃性,可在壳体1在旋柄5一侧铰接一个转动一定角度后可将旋柄5卡住,以阻止旋柄5转动的卡擎件7,卡掣件7设有一个与钥匙8匹配的钥匙孔71,插入并转动钥匙8可驱使卡擎件7转动,以使卡擎件7与旋柄5相卡或分离。
如图3、图6所示,为方便转动旋柄5,可在旋柄5位于壳体1外的部分安装旋钮51,而为增加锁扣的使用功能,可在旋钮51上套装透明罩9,该套明罩9可放入相片或者广告卡等。
如图1至所示,为方便操作锁扣,可在壳体1内部设槽安装复位弹簧10以及与复位弹簧10相抵的顶件100,当锁扣处于锁合状态时,锁栓2的前端与顶件100相抵;而当自锁摆件3的另一端退出台阶22时,顶件100则可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将锁栓2弹回,而无须人手将锁栓推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衍宗,未经姚衍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窗缓冲滚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防锁的挂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