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9864.8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宪杰 |
主分类号: | F24J2/04 | 分类号: | F24J2/04;F24J2/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 墙体 太阳能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直接与墙体结合的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建筑上的应用目前主要是将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建筑物顶上,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安装,占用空间大,影响了建筑物外形的美观,且介质流道内的介质流阻大,换热效率低,且热损失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没有边框,成本很低,工艺简单,便于安装,不占用室内空间,将太阳能与建筑巧妙结合,不会影响建筑物外形的美观,便于维护,有利于实现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的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墙体,还包括嵌设在墙体内的框体,与框体固定连接的透明盖板,在所述透明盖板与墙体之间设有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内装设有太阳能吸热装置,墙体上开设有与凹陷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所述太阳能吸热装置是由吸热板及设置在吸热板下部的介质流道构成,介质流道的介质进口端从第一开孔伸出墙体外,介质流道的介质出口端从第二开孔伸出墙体外,介质流道的结构可根据介质的种类进行选择。
优先地,所述介质流道是由集管,与集管并联连接的排管构成,集管的 介质进口端从第一开孔伸出墙体外,集管的介质出口端从第二开孔伸出墙体外。
优先地,所述介质流道是一具有介质进口端和介质出口端的方管,该方管的介质进口端从第一开孔伸出墙体外,该方管的介质出口端从第二开孔伸出墙体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构造一框体,在所述框体位于墙体外侧的开口上装设有透明盖板,在所述透明盖板与墙体之间设有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内装设有太阳能吸热装置,墙体上开设有与凹陷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所述太阳能吸热装置是由吸热板及设置在吸热板下部的介质流道构成,所述太阳能吸热装置的介质流道结构可根据介质的种类进行选择。该框体嵌设在墙体内直接与墙体结合为一体,与传统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没有边框,成本很低,工艺简单,便于安装,不占用室内空间,将太阳能与建筑巧妙结合,不会影响建筑物外形的美观,便于维护,有利于实现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在节能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太阳能吸热装置的介质流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太阳能吸热装置的介质流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提供一种嵌入墙体型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墙体10,还包括嵌设在墙体内的框体20,框体20可以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可在墙体10施工时预先嵌设在墙体10内,在框体20固定连接有透明盖板110,所述的透明盖板110和框体20之间装设有密封材料,在所述透明盖板110与墙体10之间设有凹陷空间30,该凹陷空间30内装设有太阳能吸热装置40,墙体10上开设有与凹陷空间30相连通的第一开孔11、第二开孔12,所述太阳能吸热装置40是由吸热板45及设置在吸热板45下部的介质流道41构成,介质流道41的介质进口端从第一开孔11伸出墙体10外,介质流道41的介质出口端从第二开孔12伸出墙体10外,介质流道41的结构可根据介质的种类进行选择。
如图2所示,当介质流道41中的介质为水、防冻液等液态介质时,所述介质流道41是由集管42,与集管42并联连接的排管43构成,集管42的介质进口端从第一开孔11伸出墙体10外,集管42的介质出口端从第二开孔12伸出墙体10外。
如图3所示,当介质流道41中的介质为空气等气态介质时,所述介质流道41是一具有介质进口端和介质出口端的方管,该方管的介质进口端从第一开孔11伸出墙体10外,该方管的介质出口端从第二开孔12伸出墙体10外。
所述透明盖板110的外侧装设有压条50,该压条50通过紧固件60与框体20固定连接。
所述透明盖板110与框体20之间装设有密封材料70,密封可靠,能有效 防止漏水。
所述凹陷空间30内表面涂覆有防水隔湿材料80,确保内部保持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宪杰,未经杨宪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98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MP3的老人按摩器
- 下一篇:路面铣刨机尾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