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通阀及其构成的纯水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08523.9 | 申请日: | 2013-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2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家仪 |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F16K17/04;B01D61/10;C02F1/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通阀 及其 构成 纯水 系统 | ||
1. 一种三通阀,包括阀体(202),阀体(202)内具有相互接通的水口一(201)、水口二(203)、排浓口(209),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浓口(209)与水口一(201)和水口二(203)接通的水路上设有泄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包括压盖二(204)、泄压弹簧二(205)、泄压封件二(206)和由阀体(202)内部本体构成的泄水口二(207),泄压封件二(206)周边密封固定在阀体(202)与压盖二(204)之间,泄压弹簧二(205)置于泄压封件二(206)的上端面与压盖二(204)形成的腔体内,并且泄压弹簧二(205)两端分别作用于压盖二(204)内壁和泄压封件二(206)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与排浓口(209)之间的水路上设有阻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结构包括阻流件(208),阻流件(208)设置于泄压结构与排浓口(209)之间的浓水流道内,并且阻流件(208)外壁或浓水流道内壁设置有螺纹状凹槽。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三通阀构成的纯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用泵(302),多用泵(302)包括多用泵头(109),多用泵头(109)内具有低压腔和高压腔,多用泵头(109)设有与低压腔接通的进水口(101),以及与高压腔接通的出水口(110),进水口(101)与低压腔接通的水路上设有减压结构(102),减压结构(102)的限压腔与低压腔接通,多用泵头(109)还包括与低压腔接通的回流口(104),回流口(104)与低压腔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确保回流口(104)内水压不低于设定水压并且使回流口(104)内水流流向低压腔的保压通水组件;回流口(104)与三通阀(312)的水口一(201)接通,三通阀(312)的水口二(203)与纯水机系统中反渗透滤组(307)的浓水口(308)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机系统包括原水管(301)、净水桶(314)、高压开关(310),原水管(301)与多用泵(302)的进水口(101)接通,多用泵(302)的出水口(110)通过管路依次与滤组、反渗透滤组(307)接通,反渗透滤组(307)的净水口(309)通过管路依次与单向阀、净水龙头(311)接通,净水桶(314)、高压开关(310)分别与单向阀和净水龙头(311)之间的水路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纯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通水组件为阻流结构,阻流结构包括阻流件一(315),阻流件一(315)设置于回流口(104)与低压腔(112)之间的水流通道内,并且阻流件一(315)外壁或水流通道内壁设置有螺纹状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纯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通水组件为泄水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纯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结构包括泄压封件一(106)、泄压弹簧一(107)、压盖一(108)和多用泵头(109)内部构成的泄水口一(105),泄压封件一(106)周边密封固定在多用泵头(109)与压盖一(108)之间,泄压弹簧一(107)置于泄压封件一(106)的上端面与压盖一(108)形成的腔体内,并且泄压弹簧一(107)两端分别作用于压盖一(108)内壁和泄压封件一(106)的上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桶(314)为水压式储水桶,三通阀(312)的水口一(201)与水压式储水桶的压力水腔进水口接通,水压式储水桶的压力水腔出水口与回流口(104)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家仪,未经吴家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85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