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植物液雾化喷淋除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8078.6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崔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森源伟业废臭气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14 | 分类号: | A61L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仪征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植物 雾化 喷淋 除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植物液雾化喷淋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雾化喷淋除臭装置雾化效果并不理想,异味分子与喷淋液接触不够充分,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除臭效果;且目前的喷淋液以气味掩盖为主,并没有根除异味分子。现有喷淋装置工作液都是由人工进行配比,操作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植物液雾化喷淋除臭装置,它采用高压雾化的方式,雾化液滴在0.04mm以下,从而保证喷淋液能使臭气分子充分的接触,除臭效率高,控制方便简洁,同时本实用新型设计有自动配比系统,从而省去了人工配比的繁琐操作,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植物液雾化喷淋除臭装置,包括一个雾化喷淋系统柜体,所述雾化喷淋系统柜体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浓缩液储箱,所述浓缩液储箱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控制箱和工作液储箱,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自动配比系统和高压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淋管线一端与雾化喷头相连,另一端与控制箱内的陶瓷柱塞泵相连,所述雾化喷淋管线横向穿出所述雾化喷淋系统柜体。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它采用高压雾化的方式,雾化液滴在0.04mm以下,从而保证喷淋液能使臭气分子充分的接触。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为喷淋液,能较高效率的分解异味分子,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备设置有自动配比系统,从而简化了运行时的操作。同时由于雾化喷淋管线是横向穿出雾化喷淋系统柜体的,雾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压植物液雾化喷淋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植物液雾化喷淋除臭装置,包括一个雾化喷淋系统柜体1,雾化喷淋系统柜体1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浓缩液储箱2,浓缩液储箱2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控制箱5和工作液储箱3,控制箱5内安装有自动配比系统7和高压雾化装置4,雾化喷淋管线6一端与雾化喷头相连,另一端与控制箱内的陶瓷柱塞泵相连,雾化喷淋管线6横向穿出雾化喷淋系统柜体1。
雾化喷头规格为0.079L/min,工作压力约为5-7MPa。常规情况下,雾化喷头每隔5分钟工作1次,1次工作5秒钟。雾化喷头以仰角45度交错雾化,雾化后的分子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与异味分子发生分解、聚合、取代、置换和加成等等的化学反应,促使异味分子改变原有的分子结构,使之失去臭味。雾化喷淋液为天然植物提取液,天然植物提取液中所含的有效分子是来自于植物的提取液,它们大多含有多个共轭双键体系,具有较强的提供电子对的能力,这样又增加了异味分子的反应活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它采用高压雾化的方式,雾化液滴在0.04mm以下,从而保证喷淋液能使臭气分子充分的接触。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为喷淋液,能较高效率的分解异味分子,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备设置有自动配比系统,从而简化了运行时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做出进一步的改进:雾化喷淋管线6采用异径管,就是雾化液体从入口到端部,管径逐渐减少,以保证管道中的液体在各个支管中的流动压力,同时将雾化喷淋管线设计为三层结构,最内层是防腐层,中间层是结构层,而最外层是耐磨层,这样的层级复合结构既能够保证管道的强度又可以提高其耐腐蚀、耐磨的性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森源伟业废臭气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森源伟业废臭气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8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