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轮轴成型所用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7597.0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6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06 | 分类号: | B21K1/06;B21D37/10;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43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轴 成型 所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轴成型所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齿轮轴成型模具,齿轮和花键的成型是由两组模具分别完成的,是在主模内设置与齿轮外表面形状相同的型腔或与花键外表面形状相同的型腔,先用一套模具成型齿轮部分,再用另一模具成型花键部分,或先成型花键部分再成型齿轮部分,这样的模具,不仅生产效率低,且成型的齿轮轴的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成型齿轮轴时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齿轮轴的加工精度和效率的齿轮轴成型所用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齿轮轴成型所用的模具,包括冲模、主模,所述冲模内设置有与所述齿轮轴的齿轮外表面形状相匹配的冲模型腔,所述的主模内设置有与所述的齿轮轴的轴杆部位及花键部位的外表面相匹配的主模型腔,所述的冲模型腔的上端与前打棒孔同轴相连通,所述的主模型腔的下端与后打棒孔同轴相连通;
所述的主模下方设置有模盖,所述模盖由模盖堵头和模盖座组成,所述主模下方设置有模套内台阶孔,所述模盖与所述主模通过所述的模盖堵头和所述的模套内台阶孔轴向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的主模还包括一内模,所述内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模的上端内,所述内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冲模径向间隙配合连接,所述主模型腔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的内模内;
所述的主模由模套和设置在所述模套内的主模芯模组成,所述的主模型腔设置在主模芯模内,所述的主模芯模由上芯模、轴杆芯模、花键芯模、轴头芯模和调整芯模组成,由所述的模套将所述的上芯模、轴杆芯模、花键芯模、轴头芯模和调整芯模固定连接成一整体;
所述的轴杆芯模、花键芯模和轴头芯模的材质均为钨钢,在所述的轴杆芯模、花键芯模、轴头芯模所对应的主模型腔内及所述的冲模型腔内设置有镀钛层;
所述的冲模型腔的下端设置有与部分轴杆相对应的型腔。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齿轮轴成型所用的模具,在冲模内设置有与齿轮外表面相匹配的冲模型腔,在主模内设置有与花键和轴杆部位形状相匹配的主模型腔,不仅可一次成型齿轮轴,且可提高齿轮轴的成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轮轴最终成型模具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1b为图1中j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最终镦制成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镦制齿轮轴时所用棒料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齿轮轴第一次预镦成型毛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齿轮轴第二次预镦成型毛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齿轮轴最终预镦成型毛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齿轮轴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410-冲模 411-冲模型腔 413-前打棒孔 420-内模 422-镀钛层 423花键型腔 430-主模芯模 431-上芯模 432-轴杆芯模 433-花键芯模 434-轴头芯模 435-调整芯模 440-主模 441-模套内台阶孔 442-后打棒孔 443-模套 444-主模型腔 450-模盖 451-模盖堵头 452-模盖座 453-模盖外台阶 500-齿轮轴 501-齿轮 502-轴杆 503-花键 504-轴头 600-齿轮轴毛坯 601-齿轮段 602-轴杆段 603-花键段 604-轴头段 700-棒料 701-头部一 702-轴杆一 703-头部二 704-杆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以加工一端设置有齿轮、另一端设置有花键的齿轮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便于对本实用新型模具结构的理解。
如图1、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最终成型的镦制模具包括冲模410、主模440和模盖450。
在冲模410内设置有与齿轮轴的齿轮圆柱外表面形状相匹配的冲模型腔411,及与冲模型腔411相连通的供前打棒穿过的前打棒孔413;
在主模440内设置有与齿轮轴的轴杆部位及花键部位的圆柱外表相匹配的主模型腔444,该主模型腔下端与后打棒孔442同轴相连通;
模盖450设置有模盖堵头451及模盖座452,模盖堵头451设置在模盖座上方,使模盖构成凸字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7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