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7200.8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裕辅;浪花启右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V3/11 | 分类号: | G01V3/11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会;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传感器 | ||
1.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检测部(210),具有芯体(40)、绕线(36)和卷轴体(30),其中,上述绕线(36)卷绕在上述芯体(40)上,上述卷轴体(30)具有电绝缘性,且设置于上述芯体(40)和上述绕线(36)之间,
线圈引脚(46),从上述检测部(210)延伸出,卷绕有上述绕线(36)的端部(37),且与上述绕线(36)的端部(37)电连接,
基板(50),在与卷绕在上述线圈引脚(46)上的上述绕线(36)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55);
在上述检测部(210)上形成有与上述基板(50)卡合的孔(213),
上述线圈引脚(46)在延伸的末端位置与上述基板(50)电连接,
上述基板(50)具有与上述孔(213)卡合的卡合部(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引脚(46)包括卷绕有上述绕线(36)的一端(37p)的第一线圈引脚(46p)和卷绕有上述绕线(36)的另一端(37q)的第二线圈引脚(46q),
在上述基板(50)上形成有作为上述切口部(55)的第一切口部(55p)和第二切口部(55q),其中,该第一切口部(55p)形成在上述基板(50)上的与卷绕在上述第一线圈引脚(46p)上的上述绕线(36)相向的位置,该第二切口部(55q)形成在上述基板(50)上的与卷绕在上述第二线圈引脚(46q)上的上述绕线(36)相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54)位于上述第一切口部(55p)和上述第二切口部(55q)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观察上述基板(50)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切口部(55p)以及上述第二切口部(55q)关于上述绕线(36)的卷绕中心轴(102)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卷轴体(30)包括:筒状部(31),插入于上述芯体(40)和上述绕线(36)之间;线圈引脚保持部(32),从上述筒状部(31)突出,用于保持上述线圈引脚(4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引脚(46)包括卷绕有上述绕线(36)的一端(37p)的第一线圈引脚(46p)和卷绕有上述绕线(36)的另一端(37q)的第二线圈引脚(46q);
上述芯体(40)具有:
轴部(41),卷绕有上述绕线(36),
底部(42),配置于上述轴部(41)和上述基板(50)之间,且形成有上述孔(213);
在上述底部(42)上形成有分别使上述第一线圈引脚(46p)以及上述第二线圈引脚(46q)穿过的第一缺损部(45p)以及第二缺损部(45q)。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缺损部(45p)以及上述第二缺损部(45q)关于包括上述绕线(36)的卷绕中心轴(102)且与上述基板(50)垂直的平面(104)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50)在与上述绕线(36)的卷绕中心轴(102)重叠的位置与上述检测部(210)相连接,
上述第一缺损部(45p)以及上述第二缺损部(45q)以上述绕线(36)的卷绕中心轴(102)位于与上述第一缺损部(45p)和上述第二缺损部(45q)之间的位置错开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该非接触式传感器还具有:
主体壳(60),形成为圆筒形状,用于容置上述基板(50);
前端壳(20),用于容置上述检测部(210),且堵塞上述主体壳(60)的开口端;
树脂部(120),设置在上述主体壳(60)以及上述前端壳(20)的内部,用于封固上述检测部(210)以及上述基板(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引脚(41)朝向上述基板(50)呈直线状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72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取便利的涂片机载玻片
- 下一篇:一种光纤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