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页式诱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6141.2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樊建庭;谢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页 式诱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害虫防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合页式诱虫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ZL200620136905.2,名称为诱虫器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该诱虫器包括一个风扇、灯具和网袋,能够利用灯具诱引飞行性害虫靠近后,利用风扇强制性地将害虫吹送(随气流吸入)到网袋予以捕捉。另外,专利号ZL200620163923.9,名称:吸入式飞虫诱捕器的专利文件公开了:该诱捕器内部装有引诱光源和引诱剂,然后利用排风扇将害虫吸入后端的集虫网袋。这些专利采用的都是网袋进行收集,设计存在重大缺陷,诱捕到的害虫非常容易通过排风扇再次逃逸,影响最终的诱捕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引诱效果好的害虫诱捕器的技术方案,在风扇工作时通过气流将害虫吸入外容器内,风扇停止工作时,合页片会因为重力作用关门,诱捕到的害虫无法再次逃逸,诱捕效果好。
所述的一种合页式诱虫器,包括外容器,外容器内配合设置内容器,内容器的上部伸出外容器腔体外,内容器顶部开口部位配合设置风扇,内容器底部设置引诱剂释放瓶,内容器下部一侧配合设置与其活动连接的合页片,内容器与外容器腔体连通。
所述的一种合页式诱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容器下部一侧配合设置转轴,合页片通过转轴与内容器活动连接。
所述的一种合页式诱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容器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的一种合页式诱虫器,其特征在于内容器、外容器连接部位密闭连接。
上述一种合页式诱虫器,结构简单、合理,在风扇工作时通过气流将害虫吸入外容器内,由于气流的存在,害虫无法逃逸,而在风扇停止工作时,气流消失,合页片会因为重力作用关门,诱捕到的害虫无法再次逃逸,诱捕效果好。该诱虫器,可以用来诱杀各种蛾类、甲虫和蚊蝇等害虫,设计巧妙,制作简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扇、2-内容器、3-外容器、4-引诱剂释放瓶、5-合页片、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合页式诱虫器,包括外容器3,外容器3内配合设置内容器2,内容器2的上部伸出外容器3腔体外,内容器2顶部开口部位配合设置风扇1,内容器2底部设置引诱剂释放瓶4,内容器2下部一侧配合设置与其活动连接的合页片5,内容器2与外容器3腔体连通。所述的内容器2下部一侧配合设置转轴6,合页片5通过转轴6与内容器2活动连接。所述的内容器2为圆柱体结构。内容器2、外容器3连接部位密闭连接。在风扇1工作时通过气流将害虫吸入外容器3内,由于气流的存在,害虫无法逃逸,而在风扇1停止工作时,气流消失,合页片5会因为重力作用关门,诱捕到的害虫无法再次逃逸,诱捕效果好。
以下通过相应的试验数据进一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诱捕试验在浙江省临安市开展,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页式诱虫器与现有的网袋式诱虫器、水盆式诱虫器进行对比试验,各放置一个50ml的引诱剂释放瓶,每1个月更换一次诱芯。20个诱捕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20个诱捕器采用现有的网袋式诱虫器,20个采用现有的水盆式诱虫器,随机分布,每两个诱捕器间隔30~40 m。2012年5月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1日结束,每2天检测一次诱捕结果,这段时间正好是害虫活动的主要时期,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害虫都记录数量、种类等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页式诱虫器的诱捕效果最高,比采用网袋式诱虫器效果提高了48.12%,比采用水盆式诱虫器效果提高了86.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61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抽气装置的电蚊拍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诱虫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