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膨润土复合防水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6021.2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5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祖斌;孙淑萍;周云芬;崔金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经纬工程织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4;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17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膨润土 复合 防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膨润土复合防水毯。
背景技术
在底下建筑、轨道交通、园林修建、垃圾填埋场等工程施工中,需要做防水处理,如果防水处理做的不当或达不到工程质量要求,就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由于膨润土防水毯对环境无污染,对施工环境要求低,施工简单快捷,应用广泛,所以目前大部分防水层一般都是采用膨润土防水毯制作。
现有结构的防水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无纺土工布易出现褶皱,褶皱处膨润土填充不均匀,使用时褶皱处易出现渗漏,防水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同时现有防水毯中的防水材料容易从坡面滑落,进而也影响了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具有防水性好、同时还具有防滑效果好的新型的膨润土复合防水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膨润土复合防水毯,包括膨润土颗粒层、第一编织布、第二编织布、第一无纺土工布和第二无纺土工布,所述膨润土颗粒层的上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一编织布,所述第一编织布的上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所述膨润土颗粒层的下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二编织布,所述第二编织布的下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二无纺土工布,所述膨润土颗粒层内填充有钠基膨润土颗粒,且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第一编织布、膨润土颗粒层、第二编织布和第二无纺土工布由上至下依次通过针刺工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编织布和第二编织布均为聚丙烯编织布或丙乙纶扁丝编织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和第二无纺土工布均为合成纤维土工布。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膨润土复合防水毯,包括膨润土颗粒层,在所述膨润土颗粒层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编织布,并在所述上下编织布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无纺土工布。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于膨润土颗粒层内填充有天然的钠基膨润土颗粒,且其钠基膨润土颗粒遇水可膨胀24倍以上,使其形成均匀的黏性高且滤失量低的胶体系统;同时由于钠基膨润土颗粒在两层编织布限制作用下,使膨润土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膨胀,持续的吸水膨胀结果是让膨润土层自身达到密实,从而具有防水作用,且由于编织布具有相当强的抗拉强度和很好的稳定性能,因此还具有防滑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环保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膨润土颗粒层; 2、第一编织布; 3、第二编织布;
4、第一无纺土工布; 5、第二无纺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膨润土复合防水毯,包括膨润土颗粒层1、第一编织布2、第二编织布3、第一无纺土工布4和第二无纺土工布5,所述膨润土颗粒层1的上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一编织布2,所述第一编织布2的上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4,所述膨润土颗粒层1的下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二编织布3,所述第二编织布3的下方紧密设有所述第二无纺土工布5,其中,所述膨润土颗粒层1内填充有钠基膨润土颗粒,由于钠基膨润土颗粒是天然无机材料,不会发生老化反应, 耐久性好;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不利影响,环保材料无污染物,且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4、第一编织布2、膨润土颗粒层1、第二编织布3和第二无纺土工布5由上至下依次通过针刺工艺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膨润土颗粒层限制在现编织布之间,并通过针刺工艺固定,从而具有防水功能。
所述第一编织布2和第二编织布3均为聚丙烯编织布或丙乙纶扁丝编织布,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4和第二无纺土工布5均为合成纤维土工布,因编织布具有相当强的抗拉强度和很好的稳定性能,在干湿状态下都能保持充分的强力和伸长,而无纺土工布具有过滤、隔离、加固防护作用,还具有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等性能。
使用本实新型铺垫时,不仅具有防水性好,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防滑效果,在坡面不容易滑落。另外,该结构简单、环保无污染,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经纬工程织物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经纬工程织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6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