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5704.6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7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绪国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导管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材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引流导管固定在病人身上的固定器。
背景技术
引流导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用管道,它使用时插入病人体内,并用于引出病人体内的血水等积液。同时,插管时需要在病人体表的皮肤上固定一个专门的固定器,该固定器用于将上述医用管道与病人体表的皮肤相对固定。目前,广泛采用的引流导管固定器主要有两种结构:
第一种为卡子锁紧式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固定器包括卡子1和软质的本体2,其中本体2由硅胶制成,并由圆盘部2a和管状部2b构成,其中圆盘部2a上开有透气孔;所述管状部2b位于圆盘部2a的中心孔处,其下管口与圆盘部2a垂直固定。同时,所述管状部2b外壁的下部开有环形槽,该环形槽用于套装所述卡子1。
采用上述结构的固定器来固定引流导管时,先通过敷帖将圆盘部2a固定在病人的体表,然后锁紧所述卡子1,从而使软质的管状部2b变形,进而使管状部2b内孔中的引流导管很好地与本体1固定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结构的固定器能够很好地使引流导管的插入端与病人体表的皮肤保持垂直,这样既能减少引流导管与病人体表接触处的创面,又便于引流。但是,这样固定器不能固定引流导管未插入体内的引流端,不仅使该端易摆动,而且容易对伤口产生拉扯。
第二种为螺纹锁紧式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的固定器由弯管体3、内管体4和外管体5构成,其中弯管体3由弯管部3a和圆盘部3b组成,其中弯管部3a的一个直管端与圆盘部3b的上表面垂直固定,并在圆盘部3b上开有透气孔。所述内管体4使用时装在弯管部3a的另一个直管端内,而所述外管体5与弯管部3a的另一个直管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后,使内管体4的变形部压紧引流导管,从而将引流导管与本固定器相对固定在一起。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结构固定器的优点和缺陷正好与第一种完全相反,即:可以很好地定位引流导管的引流端,但不能使引流导管的插入端与病人的体表保持垂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引流导管固定器,欲能使引流导管的插入端与病人体表的皮肤保持垂直,同时又可以很好地固定引流导管的引流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引流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件(6)和硬质的本体(7),其中本体(7)包括圆盘部(7a)、管状部(7b)、第一定位部(7c)和第二定位部(7d),其中管状部(7b)位于圆盘部(7a)的中心孔处,其下端口与圆盘部(7a)垂直固定;所述第一定位部(7c)的下端与管状部(7b)上端固定,该第一定位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7d)的一端垂直固定,且第二定位部(7d)的另一端悬空。
使用前,将引流导管(G)插入所述本体(7)的管状部(7b)中。使用时,将引流导管(G)的插入端插入病人的体内,并通过敷贴将圆盘部(7a)固定在病人的体表,最后再用两个所述紧固件(6)将引流导管(G)分别与第一定位部(7c)和第二定位部(7d)。由于管状部(7b)与圆盘部(7a)垂直,这样就能使引流导管的插入端很好地与病人体表的皮肤保持垂直;又由于第二定位部(7d)与第一定位部(7c)垂直,而第一定位部(7c)与管状部(7b)固定,这样就能同时对引流导管的引流端定位、固定,从而避免拉扯伤口。
综上所述,本固定器既能很好地使引流导管的插入端与病人体表的皮肤保持垂直,又可以很好地对引流导管的引流端进行定位,防止其产生晃动,进而避免拉扯伤口,有效地在同一款产品上同时兼具了两种传统固定器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部(7c)和第二定位部(7d)为半径相同的半圆管状结构,其中第一定位部(7c)的轴心线与所述管状部(7b)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定位部(7d)的轴心线与管状部(7b)的轴心线垂直相交,且第二定位部(7d)与第一定位部(7c)的固定处通过圆弧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二定位部(7c、7d)位于管状部(7b)轴心线的同侧,且第二定位部(7d)与第一定位部(7c)的圆弧过渡处为半弯管结构,该半弯管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定位部(7c)的半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部(7c)的外壁上沿周向开有第一限位槽(7e),且第一定位部内壁上对应该第一限位槽处沿周向设有第一定位凸台(7f);所述第二定位部(7d)的外壁上沿周向开有第二限位槽(7g),且第二定位部内壁对应该第二限位槽处沿周向设有第二定位凸台(7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绪国,未经李绪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57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