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5509.3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得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4 | 分类号: | F16F15/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动力机 钟型罩 减振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液压系统中,钟型罩在与动力机的对接处理上,普遍采用的是刚性对接,当动力机转子高速旋转引起机体振动时,会带动钟型罩及钟型罩另一端的液压泵一起振动,不但噪音较大,而且减振效果差,降低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既降低噪音,又能减少动力机振动对整个液压系统的影响,延长整个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包括相互匹配且对中的第一环形骨架、第二环形骨架以及设置在第一环形骨架和第二环形骨架之间的硫化橡胶环,所述第一环形骨架朝向所述硫化橡胶环一侧的第一内表面,向所述硫化橡胶环内延伸有至少两个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环形骨架沿所述减振环轴向开设有第一安装螺孔,且所述第一安装螺孔通于所述第一突起内部;所述第二环形骨架朝向所述硫化橡胶环一侧的第二内表面,向所述硫化橡胶环内延伸有至少两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环形骨架沿所述减振环轴向开设有第二安装螺孔,且所述第二安装螺孔通于所述第二突起内部;所述第一环形骨架、第二环形骨架以及硫化橡胶环均为硫化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及第一安装螺孔、所述第二突起及第二安装螺孔,在所述减振环内沿其圆周呈环形阵列交替间隔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分别在所述第一环形骨架内表面、第二环形骨架内表面设置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并采用橡胶硫化一体工艺,从中将所述硫化橡胶环与所述第一环形骨架、第二环形骨架硫化一体,实现两环形骨架之间的柔性连接;其可以有效的减小和过滤吸收系统运转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振动减小、过滤30%以上,延长了整个液压系统的寿命;噪音可以降低6-10dBA,减小了噪音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第一环形骨架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外观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或部位名称:
1、第一环形骨架11、第一内表面12、第一突起13、第一安装螺孔2、第二环形骨架21第二内表面22第二突起23第二安装螺孔3、硫化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连接动力机和钟型罩的减振环,包括相互匹配且对中的第一环形骨架1、第二环形骨架2以及设置在第一环形骨架和第二环形骨架之间的硫化橡胶环3,第一环形骨架1靠硫化橡胶环3一侧的第一内表面11,向硫化橡胶环3内延伸有四个第一突起12;第一环形骨架1沿所述减振环轴向开设有第一安装螺孔13,且第一安装螺孔13通于第一突起12内部;第二环形骨架2靠硫化橡胶环3一侧的第二内表面21,向硫化橡胶环3内延伸有四个第二突起22;所述第二环形骨架2沿所述减振环轴向开设有第二安装螺孔23,且第二安装螺孔23通于第二突起22内部;第一环形骨架1、第二环形骨架2以及硫化橡胶环3均为硫化橡胶材质。第一突起12及第一安装螺孔13、第二突起22及第二安装螺孔23,在所述减振环内沿其圆周呈环形阵列交替间隔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得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得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55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框式绞线机集中上下盘具的传动系统
- 下一篇:温室薄膜卡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