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04861.5 | 申请日: | 201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8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道广;张文标;陈翼孙;黄永宽;张亚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小规模生活污水的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也适用于受到一般污染的中小规模工业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装备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滤布滤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沙石滤池相比,在过滤精度、过滤效率,占地面积、制作成本等主要指标均有了极大提高。而现有的反应、气浮、过滤连续工艺往往采用砼结构池体,其工艺流程如下(见图一):
原水进入原水进水口1ˊ进入反应池2ˊ,经搅拌桨3ˊ搅拌后,从反应池下部出水口4ˊ流出,或经管道、阀门,或直接进入气浮池,装在气浮池底部的溶气释放器5ˊ产生大量微细小气泡,将水中絮体杂物提升至水面,形成浮渣层9ˊ,气浮池10ˊ内的移动小车8ˊ定时由电机驱动,沿轨道来回行走,带动刮渣板7ˊ将浮渣刮入浮渣出口6ˊ;经过气浮处理的水或经由管道、阀门11ˊ或直接进入过滤池,过滤池移动小车13ˊ定时由电机驱动,沿轨道来回行走,行走时同时启动吸泥泵,以执行对滤布的反冲洗,净水由净水出口18ˊ排出。
由上述描述可知整个设备需要需要反应池、气浮池和过滤池三个钢筋混凝土池子,占地面积大,一连串的阀门、水泵,操作规程繁琐,现场安装调试费时,费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安装调试费时、费钱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巧,集多项成熟水处理工艺,处理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具有钢壳体,钢壳体一端设有原水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净水输出口,钢壳体由第一隔板分为反应器壳体和气浮过滤壳体,反应器壳体内设有搅拌桨叶,反应器壳体内底部设有反应水通道;气浮过滤壳体由第二隔板分为气浮区和过滤区,气浮区底部设有溶气释放器,过滤区内设有滤布,气浮过滤壳体的轨道上设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上安装有刮渣板,刮渣板位于气浮区上层,移动小车连接有吸泥泵,吸泥泵上连接有吸泥支管,吸泥支管紧贴滤布,过滤区与净水输出口之间通过第三隔板分开。
所述的搅拌桨叶为渐变孔隙搅拌桨叶。
所述的第三隔板上刮渣板的末端设有浮渣出口。
所述的过滤区底部滤布的下方设有净水输出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气浮池和过滤池合为一体,大大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减少了占地面积;
气浮和过滤合用一台小车,降低了制作成本;
采用了创新设计的渐变孔隙搅拌桨叶,缩短了原水聚凝时间;
完成聚凝工艺的原水,不经过管道的输送,直接由反应器底部缓慢推进到气浮、过滤池,减少了对水流中絮体的扰动,减轻了对絮体的破坏,为微细小气泡将絮体杂物提升至水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降低整台装置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来的反应、气浮、过滤分体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2所示,一种一体式污水净化装置,具有钢壳体1,钢壳体1一端设有原水进水口2,另一端设有净水输出口17,钢壳体1由第一隔板4分为反应器壳体1-1和气浮过滤壳体,反应器壳体11内设有渐变孔隙搅拌桨叶3,反应器壳体1-1内底部设有反应水通道5;气浮过滤壳体由第二隔板6分为气浮区1-2和过滤区1-3,气浮区1-2底部设有溶气释放器7,过滤区1-3内设有滤布8,气浮过滤壳体的轨道上设有移动小车9,移动小车9上安装有刮渣板10,刮渣板10位于气浮区1-2上层,移动小车9连接有吸泥泵14,吸泥泵10上连接有吸泥支管15,吸泥支管15紧贴滤布,过滤区1-3底部滤布8的下方设有净水输出通道16,过滤区1-3与净水输出口17之间通过第三隔板18分开,第三隔板18上刮渣板的末端设有浮渣出口20。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已投加混凝剂的原水从原水进口1进入反应器壳体1-1,顺搅拌桨3旋转方向切向进入搅拌区,桨叶采用网状渐变孔隙形式。
已形成较大絮体的水流经反应器壳体1-1底部的反应水通道进入气浮过滤壳体;因为反应器下部的流速很慢,也因为反应水通道5的空间足够大,不会对水流中已形成的絮体造成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48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蚀刻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沉淀隔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