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类人工繁殖用带有针头保护套的注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04503.4 | 申请日: | 201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9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耿龙武;姜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同恩 |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类 人工 繁殖 带有 针头 护套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人工繁殖用注射器,具体涉及一种鱼类人工繁殖用带有针头保护套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需要向鱼体内注射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鲑鱼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和地欧酮(DOM)等进行药物催产,一般采用胸鳍基部体腔注射和背鳍基部肌肉注射两种方法。但由于市场上购买到的多数是人类或大型牲畜使用的注射器,其注射器针头都较长,约为4~5cm。而且,不同鱼类大小个体差异性较大,身体较粘滑,鱼体又易跳动,在药物注射时人为较难控制。目前,鱼类人工繁殖注射催产药物时存在的缺点有:1.鱼体在跳动时,针头扎入体内的深度较难控制;2.肌肉注射时易扎到骨胳,造成鱼体的一定伤害;3.体腔注射易扎到心脏或内部器官上,造成鱼体的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用注射器向鱼体内注射药物时容易对鱼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鱼类人工繁殖用带有针头保护套的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活塞、芯杆和针头,所述注射器还包括保护套;针头包括针梗和针栓,保护套包括圆管和加固环,针梗的前端加工成尖状,针梗的后端固定在针栓上,圆管的前端面加工有圆滑面,圆管的后端与加固环的一端面固定,且圆管的中心线与加固环的中心线重合,芯杆的前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设置在注射筒内,且活塞的外圆面与注射筒的内壁接触,针梗固定套设在射筒的出液口外壁上,加固环套设在针梗的外壁上,且加固环靠近的前端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注射器保护套的阻挡,针头扎入鱼体的深度易控制,同时圆管前一端加工有圆滑面防止了保护套对鱼体表面的伤害,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成本,结构简单、可适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鱼类人工繁殖用带有针头保护套的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活塞2、芯杆3和针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还包括保护套5;针头4包括针梗4-2和针栓4-1,保护套5包括圆管5-1和加固环5-2,针梗4-2的前端加工成尖状,针梗4-2的后端固定在针栓4-1上,圆管5-1的前端面加工有圆滑面5-3,圆管5-1的后端与加固环5-2的一端面固定,且圆管5-1的中心线与加固环5-2的中心线重合,芯杆3的前端与活塞2固定连接,活塞2设置在注射筒1内,且活塞2的外圆面与注射筒1的内壁接触,针梗4-2固定套设在射筒1的出液口外壁上,加固环5-2套设在针梗4-2的外壁上,且加固环5-2靠近1的前端面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鱼类人工繁殖用带有针头保护套的注射器,所述圆管5-1与针梗4-2紧固设置,进而对鱼体注射的位置更准确,使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
首先依据鱼体的大小和注射的部位,估测要扎入鱼体体内针梗的深度,选择保护套和针梗的长度,使保护套套设在针梗外漏的长度与所估测要扎入鱼体体内的针梗长度相近,然后对鱼体进行注射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4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内镜插管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药品放置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