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极旋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458.9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4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向前;包昌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俊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太极旋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而太极拳因为简单易学,并且能够锻炼肢节的灵活性、身体的柔韧性,增强消化系统及心脑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健身功法,其具有独特深奥的理论和套路,以达到以静养生,修行、悟道及养生为一体的至高境界,其健身效果举世公认。但是目前,太极拳的训练都是以招式演练为主,而使用器材的较少,只有一些常见的太极剑、太极球、抖杆等器械,其使用的境界和理念程度难以为人所把握,不易普及,并且不断反复的动作枯燥无味,这阻碍了我国太极精髓的发扬光大及太极运动的普及和推广。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在脚步移动中完成的,“脚下是根”,掌握不好步法的要领,就无法很好地练套路。而现在还没有很好的针对太极拳步伐的锻炼器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太极旋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有效针对太极拳步伐锻炼器材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太极旋桩,包括底座和活动板,还包括使所述活动板弹回原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上开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上相应设有可转动的圆盘,所述圆盘下连接有可随所述活动板左右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表面开有移动凹槽,所述移动机构套置在所述移动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圆盘底面固定有数个半圆形的上固定勾。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上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圆盘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机构上端面设有下固定勾,所述移动机构对应的两侧面上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机构下端面设有转动轮。
进一步,还包括拉力绳,所述拉力绳一端与所述上固定勾固定连接,所述拉力绳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勾固定连接,用于所述圆盘旋转后的复位。
进一步,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活动轮,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式导轨,所述活动轮与所述导轨嵌入式配合。
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为拉力绳或弹簧或气压棒或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对抗打太极拳手推时,圆盘跟着手推的力量旋转并且活动板和圆盘随着手推的力量可以向左右两侧移动,不受力时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回到原位,手上拳法配合脚上动作,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太极的意境,并增强了练拳时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极旋桩的爆炸视图;
图2为图1中圆盘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太极旋桩,包括底座1和活动板2,还包括使所述活动板弹回原位的复位装置3,所述复位装置3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活动板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2上开有圆形孔4,所述圆形孔上相应设有可转动的圆盘5,所述圆盘5下连接有可随所述活动板2左右移动的移动机构6,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有移动凹槽7,所述移动机构6套置在所述移动凹槽7内。
所述复位装置3用于将所述活动板2拉回原位,所述圆盘5与所述移动机构2配合的可以实现所述圆盘180度的旋转,并实现所述圆盘5随所述移动机构6左右的移动,所述移动凹槽7的设置为所述移动机构6提供了移动范围,使所述移动机构6在所述移动凹槽7内移动,提高了所述移动机构6的稳定性,防止所述圆盘5和所述移动机构6发生错位。
进一步,所述圆盘5底面固定有数个半圆形的上固定勾51。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6上固定有转轴61,所述转轴61通过轴承与所述圆盘5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机构6上端面设有下固定勾62,所述移动机构6对应的两侧面上设有移动轮63,所述移动机构6下端面设有转动轮64。所述转轴61通过轴承与所述圆盘5配合,能使所述圆盘5有良好的转动性能,所述移动轮63与所述转动轮64的设置提高了所述圆盘5的负载能力和所述移动机构6的活动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俊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俊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尔夫姿势矫正及保护手套
- 下一篇:基于合成革加工的节水节电烫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