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圈胀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0759.8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8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渠;车兆华;程海波;欧斌;梁松茂;王松;李超;张奎;高猛;孙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5/00 | 分类号: | 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圈 胀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窑辊道与胶圈之间装配问题,属机械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圈胀孔器。
背景技术
胶圈辊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橡胶圈套在棍子上面,每根辊子平均需要套15只左右的胶圈,由于胶圈的内孔小于辊体外径,直接施加外力套在辊子,不仅容易拉伤胶圈,而且费时费工,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胶圈胀孔器,解决了对胶圈直接施加外力,使其套在辊子上,容易拉伤胶圈,费时费工,产品质量不容易保证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胶圈胀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相互对应配合的半圆形胀圈,所述半圆形胀圈的下端部分别设有半圆形凸台,所述半圆形凸台的外侧分别焊接有倾斜的旋转手柄,且旋转手柄之间通过固定夹固定。
所述的半圆形胀圈与半圆形凸台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旋转手柄分别焊接于半圆形凸台外侧的后端部,呈剪刀状分布。
所述的固定夹为S形固定夹,其位于旋转手柄之间的间距与S型固定夹长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旋转手柄分别位于S形固定夹的两端。
其原理是:工作时让两半圆形胀圈结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将待胀孔的胶圈套进半圆形凸台上方的两半圆形胀圈部分,半圆形凸台位于胶圈外,同时双手握住旋转手柄向两边掰开,半圆形凸台会随着手柄的用力呈扇形分开,增大了圆的半径,胶圈也随之被胀大,即完成了涨圈。
过程中为了完成胶圈辊装配后胀圈易于取出,在两半圆形涨圈的下端部分别设有了半圆形凸台,手柄和半圆形凸台的底部焊接于一体,焊接处用一小三角板连接,这样既美观又牢固;所述的固定夹其呈S型,工作时,两旋转手柄同时向内侧用力旋转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胶圈被胀撑到合适装配的大小),用固定夹固定住两手柄,因为是S型的设计,使得手柄内外侧受力均受限制,从而胶圈大小被固定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制作简易,成本低,应用安全方便简单,对胶圈的损害降低为零,工人易操作,一人就可完成橡胶圈的安装,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S型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胶圈胀孔器,包括有两个相互对应配合的半圆形胀圈1、2,半圆形胀圈1、2的下端部分别设有半圆形凸台3、4,半圆形凸台3、4的外侧分别焊接有倾斜的旋转手柄5、6,且旋转手柄5、6之间通过固定夹7固定;所述的半圆形胀圈1、2与半圆形凸台3、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旋转手柄5、6分别焊接于半圆形凸台3、4外侧的后端部,呈剪刀状分布;所述的固定夹7为S形固定夹,其位于旋转手柄之间的间距与S型固定夹长度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旋转手柄5、6分别位于S形固定夹的两端。
工作过程中半圆形胶圈直接与胶圈内径贴合,通过旋转手柄同时向相对方向施加压力,利用杠杆原理,带动半圆形凸台呈扇形分开,增大了圆的半径,胶圈半径也随之增大,旋转手柄继续施压,半径继续改变,从而将胶圈胀撑到合适装配的大小。当胶圈被胀撑到合适装配的大小时,旋转停止施压,并在此位置,用S形固定夹夹住两手柄,使手柄不能由于张力而恢复到起始位置。这样旋转手柄固定在此位置,带动张开的半圆形凸台固定,再将胀撑的胶圈自由装配到辊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布料机压辊电动调节器
- 下一篇:一种底部具有冷却结构的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