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0491.8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洁;庄晨熙;杨阳;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林天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承压集热 真空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属于太阳能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真空管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太阳能集热器之一,它通过热辐射、热传导(传统的只有热对流和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目前,太阳能集热管多数是单管形式的U型导热管。工作时,由若干这样的单管串联在一起。使用单管式太阳能集热管,和其配套使用的导热片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这样使得利用太阳能的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这样的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有必要将现有设计进行改良,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该集热真空管将原来的U型导热管重新设计,由原来的U形状改成由两根异径管相套的形式,这样的真空管再通过焊接与其它真空管相串联,形成回路,工作介质流动,获取热能,这样的设计工质流动过程中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此外,与其配套使用的导热片加工方便,成本低,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包括小管、大管、真空管外壁、导热片、真空管内壁、封板和小管底部,所述大管外侧和真空管内壁外侧设有导热 片,所述小管底部到封板的距离为4-10厘米,所述大管的半径长度是小管半径长度的倍。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该集热真空管将原来的U型导热管重新设计,由原来的U形状改成由两根异径管相套的形式,这样的真空管再通过焊接与其它真空管相串联,形成回路,工作介质流动,获取热能。这样的设计工质流动过程中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此外,与其配套使用的导热片加工方便,成本低,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多个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相连组成的系统;
其中:1、小管;2、大管;3、进水口;4、出水口;5、真空管外壁;6、导热片;7、真空管内壁;8、封板;9、小管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包括小管1、大管2、真空管外壁5、导热片6、真空管内壁7、封板8和小管底部9,所述大管2外侧和真空管内壁7外侧设有导热片6,所述小管底部9到封板8的距离为6厘米,所述大管2的半径长度是小管1半径长度的倍。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真空管和导热片紧密贴合,用于充分吸收真空管收集到的太阳能的热量,再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紧密贴合的大管。大管和小管是两个异径金属管,它们在弯头处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因为异径所以两者之间会有一定的空隙,大管在底部由封板封口,这样工作介质就可流动,可以高效吸收太阳能热量。根据系统大小选择大管和小管的尺寸,为了使流速稳定,选择大小管的原则就是小管的横截面积等于大管和小管之间圆环的横截面积,因此,选择大管的半径长度是小管半径长度的倍。大管上部焊一个90°弯头,在弯头处开一个孔,使得小管正好插入其中,小管上同样焊接上一个弯头,如此,循环连接组成一个系统,如图6所示,整个系统左侧为进水口3,右侧为出水口4,整个系统加工制造简单,并且组装配合简单,易实现,节省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一种太阳能承压集热真空管,该集热真空管将原来的U型导热管重新设计,由原来的U形状改成由两根异径管相套的形式,这样的真空管再通过焊接与其它真空管相串联,形成回路,工作介质流动,获取热能。这样的设计工作介质不与真空管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导热片导热,再由大管和小管吸收真空管收集到的热量,金属大管和小管承载工作介质的流动,使其获得热能,并且承受其膨胀后的压力。此外,与其配套使用的导热片加工方便,成本低,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林天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林天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斗杆及具有其的挖掘机
- 下一篇:管桩清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