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0248.6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6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惠(福建)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的化学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尤其是聚合反应中,常用于钾皂乳化剂、合成树脂、橡胶、农药、染料等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反应设备,反应釜在完成聚合反应的过程中,在温度的控制上要求十分严格。如图1,现有的反应釜主要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11’、底部设有出料口12’的釜体1’,设置于上述釜体1’内的搅拌轴2’,在上述搅拌轴2’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桨3’,所述釜体1’上还设有测温口13’与备用口14’,所述测温口13’上插入有导热油传热式温控器4’,所述导热油传热式温控器4’包括温控探头41’及导热油套管42’,所述温控探头41’从测温口13’伸入釜体1’内,温控探头41’伸入釜体1’深度为釜体1’的二分之一,上述反应釜采用导热油传热式温控器来测量釜体内的温度,且温控探头仅伸入釜体深度的二分之一,温控传感滞后,测算的温度不精确,温度显示与温度的调整控制相差较大,往往会由于温度的掌控不及时而影响反应效果,造成生产质量、消耗上的波动,不能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对反应釜工作温度的有效监控,实现其反应工作温度稳定的、能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反应釜,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釜体,设置于上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在上述搅拌轴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桨,所述釜体上还设有测温口与备用口,所述测温口上插入有伸入釜体内的导热油温控探头,所述备用口上还插入有直传式温控探头,所述直传式温控探头深入釜体的深度为釜体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之间。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直传式温控探头深入釜体的深度为釜体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直传式温控探头的外侧还设有保护套管。
进一步改进的是:导热油温控探头伸入釜体的深度为釜体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导热油温控探头的外侧设有导热油套管。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反应釜保留原温控装置的前提下,在所述釜体的备用口上还增设有直传式温控探头,所述直传式温控探头深入釜体的深度为釜体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之间,使得本新型反应釜在搅拌桨的作用下,不仅可进行满负荷生产,也可进行小负荷生产;且改进后,通过使用观察,原设的温控装置在温度显示上比新增的直传式温控装置低7-9℃,提高了测算温度的精确度,为工艺操作的调整,优化提供了依据,温度显示与温度的调整控制相差不大,不会造成由于温度的掌控不及时而影响反应效果的缺陷,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消耗,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现有技术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反应釜,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11、底部设有出料口12的釜体1,设置于上述釜体1内的搅拌轴2,在上述搅拌轴2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桨3,所述釜体1上还设有测温口13与备用口14,所述测温口13上插入有伸入釜体1内的导热油温控探头4,导热油温控探头4伸入釜体1的深度为釜体1的二分之一,所述导热油温控探头4的外侧设有导热油套管41,所述备用口14上还插入有直传式温控探头5,所述直传式温控探头5深入釜体1的深度为釜体1的三分之二,所述直传式温控探头5的外侧还设有保护套管51。
本新型反应釜保留原温控装置的前提下,在所述釜体的备用口上还增设有直传式温控探头,所述直传式温控探头深入釜体的深度为釜体的三分之二,使得本新型反应釜在搅拌桨的作用下,不仅可进行满负荷生产,也可进行小负荷生产;且改进后,通过使用观察,原设的温控装置在温度显示上比新增的直传式温控装置低7-9℃,提高了测算温度的精确度,为工艺操作的调整,优化提供了依据,温度显示与温度的调整控制相差不大,不会造成由于温度的掌控不及时而影响反应效果的缺陷,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消耗,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惠(福建)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三惠(福建)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压辊磨机辊套端面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不锈钢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