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除水中氯代乙酸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00051.2 | 申请日: | 2013-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0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欣;施文健;吴薇;王精致;刘剑青;冯文煊;文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8 | 分类号: | B01J20/28;C02F1/28;C02F1/58;C02F1/62;C02F101/20;C02F101/22;C02F101/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水中 乙酸 重金属 离子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于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由电厂、日用化工、医药等工业排出的各种重金属和水溶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中,且这类化合物与水体难以分离,且在水中难降解,毒性强。重金属离子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水中,只要微量浓度即产生毒性效应,且具有持续性和放大作用。
上世纪人们开始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如用液氯、二氧化氯、紫外线灯,都是目前世界上饮用水消毒的方法,虽然氯化消毒使用方便、效果显著,但它也有许多弊端,消毒副产物就是其中之一。氯化消毒副产物多大500种,这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
纤维素来源广泛,并具有表面积大,可降解性和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等特点,通过改性得到季铵型羧甲基纤维素,即两性纤维素来治理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消毒副产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实验室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管,主要去除水中滞留的重金属离子和消毒副产物氯代乙酸等,有助于改善实验室用水水质,提高实验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去除水中氯代乙酸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管。其特征是:吸附管管体,尾部直径缩小;下部填充吸附剂:两性纤维素。
所述的去除水中氯代乙酸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管,其特征在于:吸附管管体由石英玻璃制成、尺寸为,下部缩为的管体,防止吸附剂露出。
所述的去除水中氯代乙酸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管,其特征在于:下部填充吸附剂:两性纤维素,它由脱脂棉经碱化、羧甲基化、季铵化得到,季铵型阳离子对消毒副产物氯代乙酸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而羧甲基同时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吸附管管体为石英玻璃制成,不易被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腐蚀。
2.本实用新型吸附管内的两性纤维素对污染物的吸附同时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现有的大部分吸附管仅有物理吸附。
3.本实用新型吸附管内的两性纤维素同时具有阴阳离子,能够同时吸附氯代乙酸和重金属离子。
4.本实用新型吸附管内的两性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抗水解、抗氧化和抗紫外光照能力,化学性质稳定。
5.本实用新型吸附管内的两性纤维素解吸脱附效果好,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现有的大部分吸附管几乎是一次性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除实验室水中消毒副产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管。如图所示:它包括吸附管管体2,由石英玻璃制成,尺寸为,尾部缩为,防止吸附剂露出;在吸附管管体下部有1/4~1/3管体体积的吸附剂3:两性纤维素,它是由脱脂棉经碱化、羧甲基化、季铵化得到。季铵型阳离子对流过的实验室水体中的消毒副产物氯代乙酸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而羧甲基同时能够吸附实验室水体中的滞留的重金属离子。
本实用新型实用时,先从下部加入1/4~1/3管体体积的吸附剂:两性纤维素,往吸附管里面倒入1/3管体体积的蒸馏水,始终保持蒸馏水的液面在两性纤维素上面1-2cm。然后加入要过滤的水体,下部接一个容器,让饮用水顺利的从上部流至下部直至容器中。每次加液前,管内液面都要略高于两性纤维素。
本实用新型用完了之后,对吸附后的两性纤维素进行脱附再生,通过滴定管,分别依次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mL、蒸馏水50mL和0.1mol/L的稀盐酸水溶液20ml以2.0mL/min的流速淋洗两性纤维素,最后,再用50mL蒸馏水淋洗吸附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始终保持蒸馏水的液面在两性纤维素上面1-2cm,防止流干而有气泡进入,装两性纤维素时应尽量使其紧密,不留气泡,否则必须重装。
每次用完之后,用圆头塑料套1、4分别把管头管尾套上,以防被污染。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验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气密性无障碍门
- 下一篇:框扇平齐式隔热外开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