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晶闸管限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9262.9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5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林;杨锡山;郝敬峰;徐茂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新林;杨锡山;郝敬峰;徐茂霞 |
主分类号: | H02H3/42 | 分类号: | H02H3/4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晶闸管 限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晶闸管限电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尤其是用电管理,到了夏季用电高峰,为节约用电,电力部门提倡夜晚一户用一盏灯。现有的限制使用大功率耗能电器的装置,其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较高,且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晶闸管限电装置,把它安装在住户或公寓、私家小工厂的进线端,即可对其用电情况进行监视限制。
其技术方案是:电流互感器LH一次侧接入220V市电火线,二次侧接桥堆QL交流输入端,桥堆交流输出端接滤波电容C1和稳压集成块AN7805,稳压后的电压经电阻R1、电位器RW分压后,再经过发光管LED、电阻R2降压限流接到晶闸管SCR的门极G上,晶闸管的阳极A接交流继电器KM;所述的交流接触器JC通过交流继电器KM的常闭触头KM1连接到220V市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晶闸管启动导通,其阳极接的继电器KM得电动作吸合,其常闭接点KM1断开接触器回路,接触器失电返回,它的常开触头断开用户电源,从而达到限电目的,将其安装在住户或公寓、私家小工厂的进线端,即可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监视限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上图中:电流互感器LH、桥堆QL、滤波电容C1、C2,稳压集成块AN7805、电阻R1、R2,电位器RW、发光管LED、晶闸管SCR,交流继电器KM、交流接触器JC。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电流互感器LH一次侧接入220V市电火线,二次侧接桥堆QL交流输入端,桥堆交流输出端接滤波电容C1和稳压集成块AN7805,稳压后的电压经电阻R1、电位器RW分压后,再经过发光管LED、电阻R2降压限流接到晶闸管SCR的门极G上,晶闸管的阳极A接交流继电器KM;所述的交流接触器JC通过交流继电器KM的常闭触头KM1连接到220V市电。
工作过程是:当用户没有接大功率耗能电器时(正常用电),虽然电流互感器LH二次侧也感应交流电压u2,但此电压值很低,经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也很低,达不到晶闸管SCR的门极启动电压,晶闸管不导通,继电器KM无电不吸合,其常闭接点KM1闭合,接通交流接触器JC线圈电源,交流接触器动作吸合,它的常开触头JC1、JC2闭合,接通用户电源(用户不停电);
当用户私自接入大功率电器时(比如电炉、电热器等),情形和上述相反。电流互感器LH二次侧感应的电压u2急剧升高,经桥堆QL整流、电容C1滤波、集成稳压块AN7805稳压,再经电位器RW分压后的直流电压,通过发光管LED、电阻R2加到晶闸管的门极G上,使晶闸管启动导通,它阳极接的继电器KM得电动作吸合,其常闭接点KM1断开接触器回路,接触器失电返回,它的常开触头断开用户电源(用户停电),从而达到限电目的。电位器RW用于调整限定负荷电流值。电路中增加电容C2的目的主要是给整套装置的动作一个几秒的延时(缓冲),防止用户反复接入大功率电器时该装置振荡动作而损坏晶闸管、继电器以及接触器等部件。
电路调整:首先把常用家电接入电路的负载端,调整电位器RW使继电器KM不动作。然后在接入一个几千瓦的电炉或其它大功率设备,调RW使KM吸合即可,调好后把大功率电器去掉,至此调试结束。
注意:由于该装置没有专门的直流供电电源,该装置的供电电源取自电流互感的二次侧,所以它的整流输出负极和市电的零线接在一块,因此在接线时不能接错,而且要注意安全。
元件选用及制作:继电器KM选220V的JTX系列;220V交流接触器可根据具体控制的负荷大小选择,从几十安到几百安不等;晶闸管选耐压高触发电流小的如2P4M;桥堆用B107。流互感器LH需自制,用外径38mm、内径30mm、宽7mm的铁氧体磁环,导磁率200,初级线圈用直径1.2mm的漆包线在其上密绕7匝,作为火线,次级用直径0.2mm漆包线密绕1500匝,然后按原理图接线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新林;杨锡山;郝敬峰;徐茂霞,未经宋新林;杨锡山;郝敬峰;徐茂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92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脉输液穿刺针头固定装置
- 下一篇:新型尿液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