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无指硬底约束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8874.6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8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钱火红;黄建业;蔡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A6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型无指硬底 约束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具技术领域,是一种能防止患者在吊针等治疗期间因手指活动造成自伤或拔管等意外的安全型无指硬底约束手套。
背景技术
临床上,患者在吊针等治疗期间因手指活动造成自伤或拔管等意外时有发生,特别是全麻苏醒期间或颅脑疾患意识障碍躁动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与康复。为防止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及躁动期间的导管滑脱和自伤,目前临床上采用一种无指硬底约束手套,解决了部分患者的拔管问题。这种无指硬底约束手套由手套、系带和固定带组成。手套分手掌部、腕部和臂部三部分,手套的手心面由两层织物和其间铺设的铺垫物组成,所说铺垫物是指软垫和硬垫板,软垫通常为海绵软垫,硬垫板通常为塑料硬垫板,软垫使手感舒适,硬垫板仅铺设于手掌部的两层软垫之间,以使手掌伸直平放,防止手指弯曲抓挠;手套的手背面为一层网孔状织物,既可透气,又便于通过网孔观察手部情况,例如观察指端末梢,还可防止导管滑脱。手套的腕部位于手掌部和臂部之间,系带固定于手套的腕部,用于将手固定于床沿或其他固定物上,防止手乱动。固定带位于手套的臂部,可以用其将手套固定于手,防止手套与手脱开或移位。这种无指硬底约束手套存在两个缺陷:1)固定带的松紧度难以掌握,固定太松往往出现患者的手挣脱手套造成意外拔管和自伤等;固定过紧,造成腕部青紫、手部缺血、肿胀、坏死等不良后果。2)对于危重患者来说,使用这种约束手套后手指上无法采用监护仪探头,就不能对危重病人实时监测指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影响病情观察,易贻误抢救时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掌控固定带松紧度、又能使用监护仪探头对危重病人进行实时监测的安全型无指硬底约束手套。
本实用新型是对上述无指硬底约束手套的改进,其由手套、系带和固定带组成,手套分手掌部、腕部和臂部三部分,腕部位于手掌部和臂部之间,手套的手心面由两层织物和其间铺设的铺垫物组成,所说铺垫物是指软垫和硬垫板,软垫通常为海绵软垫,硬垫板通常为塑料硬垫板,软垫使手感舒适,硬垫板仅铺设于手掌部的两层软垫之间,以使手掌伸直平放,防止手指弯曲抓挠。手套的手背面为一层网孔状织物,便于通过网孔观察手背、手指情况,防止导管滑脱。系带固定于手套的腕部,用于将手固定于床沿或其他固定物上,防止手乱动。固定带位于手套的臂部,可以用其将手套固定于手,防止手套与手脱开或移位。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在于:在手背面的网孔状织物对应于手的中指部位设有一条拉链,拉链的方向与中指平行,拉链的长度与中指相当,将拉链拉开,就可将监护仪探头夹于中指,以便对危重病人进行实时监测;其特征之二在于:所说的固定带设有表示长度的刻度,固定带的左、右两端设有相互匹配的搭扣,搭扣可以为尼龙搭扣或其他搭扣,以便根据手腕的粗细将固定带的左、右两端相扣,这样就不会对手臂约束过紧造成不良后果。
使用时,先测出固定臂部粗细值;选择适当的型号,按常规将本实用新型手套套于患者手上,将固定带的左、右两端的搭扣相扣以固定手套;将系带固定于床沿或其他固定物上,防止手乱动;然后拉开手背部拉链,将血氧饱和度探头夹于手指,再拉上拉链,血氧饱和度导线就在患者的手背处,导线不易被牵拉或抓落,对患者即可进行实时监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既能掌控固定带松紧度,又能使用监护仪探头对危重病人进行实时监测,可有效防止患者特别是全麻苏醒期间或颅脑疾患意识障碍躁动患者在治疗期间因手部及手指活动造成自伤或拔管等意外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心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8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