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手机移动支付的NFC组合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8863.8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4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军;付积存;杨斐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7/08;H01Q1/52;H01Q2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手机 移动 支付 nfc 组合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天线,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手机移动支付的NFC组合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成熟,这一便捷、安全的新兴支付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使用。目前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大多采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但由于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市场占有率较小,因此手机移动支付方案厂商适时地推出了集成安全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及13.56MHz天线于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或TF(Trans FLash,小型闪存)卡的全卡产品。由于13.56MHz天线集成于SIM卡或TF卡内部,因此全卡天线受手机电池、SIM卡座或TF卡座等金属障碍物的屏蔽现象十分严重,大大的降低了13.56MHz信号的传输质量,甚至于无法正常完成手机支付业务。在此种情况下,部分厂商会借助其它辅助天线产品来改变原有磁力线的传输方向,降低金属障碍物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但此举无疑增加了全卡产品的生产成本,且降低了消费者使用全卡的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手机移动支付的NFC组合天线,能够摆脱金属障碍物的屏蔽,保障NFC信号的传输,增强了天线的手机兼容性,无需借助其它辅助天线产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消费者使用全卡的便捷性,提升消费者的刷卡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手机移动支付的NFC组合天线,包括PCB线圈、骨架、绕在骨架上的绕线线圈、两个线圈连接焊盘和两个天线端口,所述骨架上设置有两个线圈连接焊盘,PCB线圈的两端各通过一个线圈连接焊盘与绕线线圈的的两端并联连接,绕线线圈的磁力线方向与PCB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垂直,两个线圈连接焊盘各延伸出一个天线端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绕线线圈、骨架、两个线圈连接焊盘和两个天线端口封装为一个整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绕线线圈采用铜丝沿骨架按同一方向绕制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骨架采用铁氧体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NFC组合天线应用在手机支付系统中,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磁力线,磁力线穿透手机的概率增大,能够摆脱金属障碍物的屏蔽,保障NFC信号的传输,增强了天线的手机兼容性。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调试生产,无需借助其它辅助天线产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消费者使用全卡的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还能使手机在读写终端上进行多角度刷卡,提升消费者的刷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NFC组合天线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
附图标记:1—PCB线圈,2—绕线线圈,3—骨架,4—线圈连接焊盘,5—天线端口,6—NFC芯片模组,7—金属障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手机移动支付的NFC组合天线,包括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线圈1、骨架3、绕在骨架3上的绕线线圈2、两个线圈连接焊盘4和两个天线端口5,绕线线圈2采用铜丝沿骨架3按同一方向绕制而成,铜丝的直径、匝数可根据天线参数的需求而确定。骨架3一般采用磁导率较大的铁氧体材质制成,起支撑绕线线圈2的作用。骨架3上设置有两个线圈连接焊盘4,PCB线圈1的两端各通过一个线圈连接焊盘4与绕线线圈2的的两端并联连接,绕线线圈2的磁力线方向与PCB线圈1的磁力线方向垂直,两个线圈连接焊盘4各延伸出一个天线端口5,绕线线圈2、骨架3、两个线圈连接焊盘4和两个天线端口5封装为一个整体,便于焊接封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8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