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8404.X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1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孙动;胡海勇;潘建国;金梅;王昌辉;赵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57 | 分类号: | B22D11/0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04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结晶器 锥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机械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连铸机用板坯结晶器,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坯结晶器用锥度仪。
背景技术
在冶金领域,结晶器是连铸机的“心脏”,连铸坯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直接与结晶器设计的合理性有关。
连铸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结晶器锥度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对结晶器锥度由单锥度发展到今天的多锥度、抛物线型铜管。对于高精度结晶器的测量,目前使用的有国内生产的机械式锥度测量仪和国外市场较为先进的德国、美国和韩国等公司生产的测量仪。
然而、所述这些锥度仪在实际应用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造成测量时间过长,精度偏差、费事费力等问题。例如:
⑴、机械式锥度测量仪测量方法:设备高一米,重二十多公斤,采用机械对中和人工对中两种方式结合,设备现场使用需要三个人合作完成,一人负责将设备放置在结晶器上沿,一人负责将测量装置贴紧结晶器壁,一人调节水平并负责读数。
机械式锥度测量仪存在的问题是:
①测量时间长,人力浪费大,设备无法在线测量;
②测量数值为倾斜角度,需要经过换算得到锥度值。
③测量精度差,容易人为造成误差。
进口数字显示在线式锥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是,测量时将底部传感器靠近结晶器壁,人工调节水平泡,待水平泡稳定在中心位置,开始读数。其存在的问题是:
①产品在线测量反应速度慢,水平泡调平后开始读数到稳定显示时间长,受人工手动影响大,精度难保证;
②传感装置易受现场温度影响,显示读数波动大;③结构笨重,水平泡校准误差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测量仪,达到设备轻便、实施简便、操作迅速,测量精度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包括支撑架及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显示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传感装置(3),所述传感装置(3)和所述显示控制装置(1)通过一弧形连接杆连接,所述支撑架上方设置用于调节“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测量仪”的水平度的调节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一弧形的连接杆,其二头设计有销孔,用销轴(21)(22)与显示控制装置(1)和传感装置(3)进行活动旋转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由用于安装(放置)电子控制元件的控制箱(11)、在其外部有显示电量,水平度,及锥度值多种信息的显示屏(12)、有便于手握的手柄(13)、有用于清零和开关的控制按钮(14)、有方便控制电路中电池外接充电的充电接口(15)和水平调节支撑的水平横杆(16)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其特征在于,传感装置由用于安装(放置)传感器的传感器箱(31)、用于固定和调节传感器箱垂直度的三角形连接板(32)和支点调节螺钉(33)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其特征在于,调节杆由二根长螺栓组成。
(5)、支撑架是用于在线测量时支撑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测量仪,它由起支撑作用的水平撑杆(51)、垂直连接板(52)、底板(53)和调节支撑架(5)稳定和水平的4根支撑板调节螺栓(54)组成。为了降低整个支撑架的重量和测量的方便性,支撑架的底板(53)垂直连接板(52)采用部分镂空设计。垂直连接板(52)二头为槽型插入设计,分别于水平撑杆(51)和底板(53)连接,并在底板(53)和水平撑杆(51)的中间用一内六角固定螺栓(55)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板坯结晶器锥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装置(1)和传感装置(3)通过销轴和连接杆(2)间进行活动旋转连接的方式,使锥度仪成为便携式的折叠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8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