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和卫星通信地面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8188.9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林;林星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江林;林星石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海庆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离网 发电 系统 卫星通信 地面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和卫星通信地面站。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并网发电系统和离网发电系统两种,其中,并网发电系统是指将发电系统并入外部电网,离网发电系统是指独立于外部电网的发电系统。光伏离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等设备的运行会产生温升,温度的不断提高会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采用空调制冷来控制温度,空调由逆变器供电,而逆变器在直流转换交流的过程中有15%~20%的损耗,这些损耗变为热能扩散,进一步提高温度,再加上其他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温升,空调必然要增大电流进行调节,电流的增大则导致逆变器的损耗进一步增大,从而再次产生温升,上述过程不断循环,会消耗大量电能,并且最终仍可以导致光伏离网发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和卫星通信地面站,避免了空调制冷导致逆变器产生的损耗,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包括光伏方阵和连接于所述光伏方阵的充放电控制器,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的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
连接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逆变器;
连接于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负载;
连接于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直流空调。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卫星通信地面站,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和上述的光伏离网发电系统。
进一步地,还包括:集装箱;
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天线和所述光伏离网发电系统中的光伏方阵位于所述集装箱之外;
所述卫星通信系统中除所述天线外的设备和所述光伏离网发电系统中除所述光伏方阵外的设备位于所述集装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为保温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和卫星通信地面站,通过在光伏离网发电系统中设置两个蓄电池组,其中第一蓄电池组通过逆变器为交流负载供电,第二蓄电池组直接为直流空调供电,从而使空调的工作电流不会产生逆变器损耗,整个系统中逆变器的损耗仅仅由交流负载的工作电流产生,从而保证了空调制冷的有效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光伏离网发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光伏离网发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卫星通信地面站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卫星通信地面站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伏方阵;2-充放电控制器;31-第一蓄电池组;32-第二蓄电池组;4-逆变器;41-第一逆变器;42-第二逆变器;5-交流负载;51-第一交流负载;52-第二交流负载;6-直流空调;7-卫星通信系统;71-天线;72-通信设备;8-光伏离网发电系统;81-电源设备;9-集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包括光伏方阵1和连接于光伏方阵1的充放电控制器2,还包括:连接于充放电控制器2的第一蓄电池组31和第二蓄电池组32;连接于第一蓄电池组31的逆变器4;连接于逆变器4的交流负载5;连接于第二蓄电池组42的直流空调6。
具体地,光伏方阵1由太阳电池组件组成,用于接收太阳光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2对第一蓄电池组31和第二蓄电池组32充电,充放电控制器2用于防止第一蓄电池组31和第二蓄电池组32过充电或过放电,逆变器4将第一蓄电池组31提供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提供至交流负载5,而第二蓄电池组32直接为直流空调6提供直流电,因此对直流空调6的供电过程不会产生逆变器的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江林;林星石,未经张江林;林星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81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