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质食物给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8063.6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傅强;朱彤辉;傅江轶;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德铭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质食物 给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急食物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大多数灾害中,一旦受灾者过多,救援人员无法准确判断每个受灾者的具体位置及受灾或受困程度,只能根据现场受灾状况和受灾人数大致分配救援时间来实施急救。而然,由于救援时间往往较长,救援人员需要为未被救出的受困者提供营养,但是各受困者所处的环境往往不同,救援人员也很难知道受困者的具体位置,普通的给养装置往往难以送达受困者,不仅如此,救援人员也很难知晓受困者所处环境情况,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救计划。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质食物给养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可以为受困者提供流食,还便于救援人员观察受困者的所处环境,方便施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质食物给养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救生探测装置、一护套管和一流质食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救生探测装置为一内窥镜观察装置,该装置由光学成像单元、操作单元、电源、镜头转动装置、截面为圆形的光学纤维和光学纤维镜头组成,其中,电源为光学成像单元和操作单元提供电力,光学成像单元通过光学纤维与救生探测装置前端的光学纤维镜头连接,光学纤维表面包裹一PU层,PU层内部以光学纤维的中心为圆心对称设有2对钢丝拉索,2对钢丝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救生探测装置前端的光学纤维镜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镜头转动装置;
所述的护套管由分别套于PU层外部的一段不锈钢硬管和一段高网目值的不锈钢柔性网孔管串接组成,其中,护套管的内径大于PU层的外径,不锈钢硬管的一端与救生探测装置的尾端连接,不锈钢硬管的另一端与不锈钢柔性网孔管串接,不锈钢柔性网孔管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救生探测装置前端的光学纤维镜头所在位置相当;
所述的流质食物输送装置包括一流质食物输入口和一流质食物通道,其中,流质食物输入口设于靠近救生探测装置尾端位置的不锈钢硬管上,流质食物通道为护套管和PU层之间形成的一截面为环状的空腔,流质食物通道的一端与流质食物输入口连接,另一端直至救生探测装置前端的不锈钢柔性网孔管开口处。
救援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质食物给养装置时,首先将护套管插入灾害发生位置的缝隙中,然后利用镜头转动装置控制光学纤维镜头不断转动,利用不锈钢柔性网孔管和光学纤维镜头的相对运动即可使得护套管不断沿着缝隙深入,同时,救援人员还可通过内窥镜观察装置实时的观察现场的环境,当护套管到达受灾者所处位置时,救援人员即可根据受困者的被困程度,利用流质食物输送装置为受灾者提供给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内窥镜观察装置和流质食物输送装置巧妙的结合成一体,大大降低了对受困者的救援难度;由于前端的护套管采用了高网目值的不锈钢柔性网孔管,既可以配合光学纤维镜头使得内窥镜观察装置不断深入,又可以利用高网目值不锈钢柔性网孔管的毛细作用,使得流食不会溢出网孔,避免了流食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流质食物给养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流质食物给养装置的长轴方向的剖面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面视图,图4为图2中B-B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例为一采用手动镜头转向装置和液晶显示屏的流质食物给养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救生探测装置、一护套管和一流质食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救生探测装置为一内窥镜观察装置,该装置由光学成像单元1、按键操作单元2、直流电源仓3、手动镜头转向装置4、截面为圆形的光学纤维9和光学纤维镜头8组成,其中,直流电源3仓内设有多节锂电池,为光学成像单元1和按键操作单元2提供电力,光学成像单元1通过光学纤维9与救生探测装置前端的光学纤维镜头8连接,光学纤维9表面包裹一无毒耐磨的PU层12,PU层12内部以光学纤维9的中心为圆心对称设有2对钢丝拉索11,2对钢丝拉索11的一端分别与救生探测装置前端的光学纤维镜头8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手动镜头转向装置4;
所述的护套管由分别套于PU层12外部的一段不锈钢硬管6和一段采用不锈钢片编织成的高网目值的柔性网孔管7串接组成,其中,护套管的内径大于PU层12的外径,不锈钢硬管6的一端与救生探测装置的尾端连接,不锈钢硬管6的另一端与柔性网孔管7串接,柔性网孔管7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救生探测装置前端的光学纤维镜头8所在位置相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德铭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德铭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8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