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液下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7760.X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卢熙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02 | 分类号: | F16B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8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下设备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下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近3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各地城市化建设加快,这推动了循环水系统治理市场需求的扩展。伴随着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兴建,污水等处理工艺的改进及提高,对环保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污水生化流程处理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潜水推流器的可靠安装一直困扰着客户,由于潜水推流器向着大桨叶、大推力的方向发展,对于潜水推流器的固定、压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固定方式为依靠水下设备自重定位并压紧,这种方式由于预紧力大小的限制普遍存在运行不平稳,振动大、抗液流干扰性差。这就要求一种新型的液下压紧装置可在液面上对水下设备进行定位、压紧,施加一定预设的预紧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下压紧装置,通过采用螺杆控制压紧弹簧蓄能,将水下设备压紧,克服了上述水下设备自重定位运行不稳、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液下压紧装置,其设于液面上方并用于将水下设备抵紧固定,其中:
新型液下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机构、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其中:
固定机构固定于液面上方,压紧机构、连接机构设于该固定机构上;
连接机构设于压紧机构下端并伸入液面下方,用于接触水下设备,并将该水下设备抵紧;
压紧机构设于连接机构上方,用于产生预紧力将该连接机构抵紧,该压紧机构包括一螺杆、上、下压台以及一压紧弹簧,其中,螺杆从上、下压台中心穿过并将其下方的连接机构抵紧,且该螺杆与下压台之间配合地设有螺纹;压紧弹簧用于产生预紧力,其套设在该螺杆上的上、下压台之间;上压台与固定机构固定连接,下压台与固定机构卡合,并能够相对于该固定机构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压缩压紧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下压台具体为一压紧螺母,该压紧螺母外围呈六边形,固定机构上设有一截面为半封闭的U形、中空的管状限位块,压紧螺母安置于该限位块中,并与限位块的内壁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下压台上还设有一指针,指针旁设有用于表示压紧弹簧所产生的力的刻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具体包括一固定支架以及设于该固定支架上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地面、墙壁相固定的螺栓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具体包括一导杆,该导杆下端与水下设备契合连接,导杆上端内部固定设置有一导轨连接架,螺杆与该导轨连接架轴向固定,并能够相对导轨连接架在水平方向自转。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螺杆底端设有一对焊接在该螺杆上的定位螺母,导轨连接架上端设有一顶面,该顶面设于这一对定位螺母之间。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导杆、导轨连接架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用于将导杆、导轨连接架固定的内六角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螺杆顶端设有一对反向设置、相互抵紧的螺母,通过拧动这一对螺母使螺杆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螺杆在下压台下方的部分套设有一中空管,该中空管与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压紧弹簧的弹力与压缩长度之间的关系经过事先计算,在实际运用中能够精确地控制对水下设备的预紧力大小,且产生的预紧力大小均匀,能够精确控制预紧力;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工作性能稳定,便于安装在墙壁或者地面上,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下压紧装置在具体实施时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紧机构部分在具体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机构部分在具体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B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紧螺母在具体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紧螺母在具体实施时六边形外围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紧螺母在具体实施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77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