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复合弹性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6355.6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石伯栋;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联尔旺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复合 弹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复合弹性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床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植物纤维复合板制成的床垫,因为具有透气性好,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易被虫蛀、发霉,弹性不佳等不足,其使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改善植物纤维床垫的性能,普遍采用三维化纤丝(三维卷曲中空纤维)与植物纤维共混,通过胶粘或热熔,将其固定在一起。因为热熔法粘结得到的复合弹性板不含甲醛,更为健康环保,已经日益成为制造床垫的首选材料。
CN102733090A公开了一种椰棕板,所述的椰棕板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其中,上层和下层均由皮芯复合纤维和三维卷曲圆中空纤维组成,中间层由多层皮芯复合纤维和多层椰棕纤维组成,每层椰棕纤维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皮芯复合纤维之间,所述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通过热融结合为一体,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但是其所使用的原料双组份皮芯复合纤维和三维卷曲圆中空纤维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复合弹性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层复合弹性板,包括上面层、中间缓冲层和下面层,上面层和下面层由多个薄层叠压而成,所述薄层由低熔点化纤和二维丝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间缓冲层由多个薄层叠压而成,所述薄层由低熔点化纤、二维丝和植物纤维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间缓冲层由多个薄层叠压而成,所述薄层由低熔点化纤、二维丝、三维丝和植物纤维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面层的厚度为2~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面层的厚度为2~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低熔点化纤的熔点不超过1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弹性板,制造时无需使用含有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产品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弹性板,透气性好,不易潮湿,有利于杜绝螨虫滋生;强度高,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弹性板,无需使用价格高昂的皮芯复合纤维,同样可以做到不使用或仅使用少量价格高昂的三维丝,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多层复合弹性板,包括上面层1、中间缓冲层2和下面层3,上面层1和下面层3由多个薄层叠压而成,所述薄层由低熔点化纤和二维丝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间缓冲层2由多个薄层叠压而成,所述薄层由低熔点化纤、二维丝和植物纤维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间缓冲层2由多个薄层叠压而成,所述薄层由低熔点化纤、二维丝、三维丝和植物纤维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面层的厚度为2~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面层的厚度为2~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低熔点化纤的熔点不超过160℃。
本弹性板所使用的低熔点化纤,是熔点不高于160℃的化纤,优选熔点在120℃以下的化纤,这种低熔点的化纤可以是低熔点聚酯(COPET,熔点110℃)等。
本弹性板所使用的二维丝,为常规的非中空化纤,其熔点高于所使用的低熔点化纤。这种二维丝可以是是普通聚酯(PET)。
本弹性板所使用的植物纤维,可以椰棕、棕榈、亚麻等。
由低熔点化纤和二维丝构成的面层,经加热热熔之后,形成复杂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三维网络,使得表层具有极佳的透气性,利于排除湿气,又可以有效避免异物,如螨虫等进入。同时,也增加了其拉伸强度。
类似的,中间缓冲层中的低熔点化纤热熔之后,同样会将其他纤维固定,形成复杂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三维网络,使得弹性板具有很好的弹性,也具有很好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联尔旺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联尔旺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6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