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5905.2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旭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水口***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空气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污染问题成为民众越来越关注的社会问题,空气净化装置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常规的空气净化装置一端进气,进来的空气在装置内部净化后,从装置另一端排出,进入的空气都是室内空气,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国专利201210119550.6及201210197237.4公开了两种空气净化系统,均是从室外进气,经过净化的空气再排入室内,即进入室内的空气直接就是净化后的空气,可以在室内门窗紧闭的情况下实现室内通风和空气净化。但是上述净化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相比室内空气,室外空气状况更差的情况下,例如PM2.5超标天气、灰霾天气,则不适宜使用上述空气净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两种净化方式(室外空气净化后进入室内、室内空气循环净化)的空气净化系统,人们可以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自由选择适宜的空气净化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可向空气净化器内部送风的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连接可控制从室外进风或者从室内进风的转换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控制系统包括三通转换阀,所述三通转换阀的一个口为出风口,出风口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管道连通,另一个为与室外空气连通的室外进风口,第三个为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进风口,所述三通转换阀可由空气净化器发出的指令自动控制从室外进风口进风或者从室内进风口进风,也可由人手动控制从室外进风口进风或者从室内进风口进风。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转换阀的室外进风口通过延伸管道与开在墙壁或窗户上的开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的进风管道连接可控制从室外进风或者从室内进风的转换控制系统,该转换控制系统通过三通转换阀实现,该三通转换阀有两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两个进风口分别为与室外空气连通的室外进风口及可从室内吸入空气的室内进风口,出风口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管道连通,该转换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室外空气净化后进入室内或者从室内循环送风两种空气净化方式,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选择室外进风模式,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选择室内循环送风,更加灵活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器1,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可向空气净化器内部送风的进风管道11,进风管道11连接可控制从室外进风或者从室内进风的转换控制系统。
该转换控制系统包括一个Y型流道的三通转换阀2,该三通转换阀2的一个口为出风口21,出风口21与空气净化器1的进风管道11连通,另一个为室外进风口22,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三个为室内进风口23,该三通转换阀2可由空气净化器1发出的指令自动控制从室外进风或者从室内进风。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由人手动控制从室外进风或者从室内进风,该控制模块为三通转换阀自带的程序,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本室内空气净化系统所使用的空气净化器1可以是现有市售任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进风管道11,可使外部未净化空气进入进风管道11的送风装置(如鼓风机),起空气净化作用的部件,以及净化后空气的出口——排气口。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1起空气净化作用的部件为活性炭滤网,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HEPA滤网(超高效过滤网)、活性炭滤网、纤维滤网、光触媒滤网、UV紫外光发生装置、离子群发生装置、臭氧发生装置等。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三通转换阀为Y型流道,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L型流道。
本实施例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旭,未经韩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5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