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管型构件与角钢塔身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5538.6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3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长;赵雪灵;朱永平;郝阳;胡建民;王学明;吴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省电力公司规划评审中心 |
主分类号: | E04H12/24 | 分类号: | E04H12/24;E04H12/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构件 角钢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输电杆塔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横担与角钢塔身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杆塔结构主要采用全钢制结构,耗费大量钢材,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能源,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并且线路杆塔绝采用全钢制结构,存在质量重、施工运输和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同时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低碳、节能、环保、高强、轻质、耐腐蚀、易加工、可设计性强和绝缘性能好等优点,成为一种取代钢材建造输电杆塔结构的理想材料之一。
基于目前复合材料杆塔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由于其塔高更高、荷载更大,在全塔范围内应用复合材料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开发复合材料横担,既可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又能避免其刚度低的缺点,是目前利用复合材料的一种合理方式。但是复合材料与钢结构之间连接困难,这是因为复合材料不便开孔,以免造成纤维断裂和应力集中,因此如何实现复合横担与角钢塔身相连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管型构件与角钢塔身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复合材料管型构件与角钢塔身连接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材料管型构件与角钢塔身的连接结构,包括复合材料管、钢套管、十字型插板、角钢塔身和节点板;钢套管固定于复合材料管上,所述十字型插板与所述钢套管固定连接;节点板一端与十字型插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角钢塔身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钢套管与复合材料管采用树脂固化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钢套管的端部开有十字槽,所述十字型插板插于钢套管的十字槽内,并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节点板一端通过螺栓与十字型插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角钢塔身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节点板的两面各焊接有一个加劲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管为玻璃钢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便于在高压、超高压以及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推广应用;其连接方便,便于现场安装;连接刚度大,结构变形小;连接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管型构件与角钢塔身的连接结构正面展开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管型构件与角钢塔身的连接结构,包括复合材料管1、钢套管2、一个十字型插板3、角钢塔身4、两个加劲板5和一个节点板6。复合材料管1为玻璃钢管。
钢套管2与复合材料管1采用树脂固化连接;钢套管2的端部开有十字槽,所述十字型插板3插入钢套管2的十字槽内,并焊接固定。节点板6一端通过螺栓与十字型插板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角钢塔身4相连,从而构成空间桁架体系,传递荷载。节点板6的两面各焊接有一个加劲板5,以增强节点板6的刚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省电力公司规划评审中心,未经西北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省电力公司规划评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5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泵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医疗泵的偏心轮及其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