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5336.1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沈南;孙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2 | 分类号: | F01P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加速度 传感器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乘坐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试验越来越重要。NVH试验中,有时需要测量发动机、变速箱壳体表面的振动,但以上测点的温度较高,而高温加速度传感器,例如一般的模态加速度传感器,一般其温度上限为160℃,很难达到使用要求,直接用这类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试不太现实。现有的多是通过在待测物体外加附属实体冷却垫块,再把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冷却垫块上,保证振动传感器工作环境温度不是太高,冷却垫块一般采用金属或塑料等制作,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冷却垫块的体积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这样增大了采用金属等刚度强的材料制作的冷却垫块连接不稳定性,容易脱落,采用塑料等柔性材料制作的冷却垫块阻尼较大,测量出的振动数据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冷却系统,可保证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温度稳定,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待测物体的加速度测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冷却系统,用于汽车部件的振动测试,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降低加速度传感器温度的冷却垫块,所述冷却垫块设置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之间,且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冷却循环装置,包括泵体及散热器,所述泵体、所述冷却垫块、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冷却循环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液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的阀门。
优选地,所述冷却垫块包括与待测物体连接的中空底座,所述中空底座一侧面设有进水口接头,另一侧面设有出水口接头,所述进水口接头及所述出水口接头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泵体及所述散热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空底座为立方体钢结构。
优选地,所述冷却垫块采用的材料为铝合金。
优选地,所述中空底座的下表面与待测物体表面粘接,所述中空底座的上表面粘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冷却循环装置由车载电源供电。
优选地,所述中空底座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模态试验用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冷却垫块安装于待测物体,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冷却垫块上,所述泵体、所述冷却垫块、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通过冷却液对冷却垫块进行冷却散热,从而使加速度传感器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进行测量,保证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温度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却垫块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冷却垫块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冷却垫块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冷却垫块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加速度传感器冷却系统,用于汽车部件的振动测试,包括冷却垫块10,冷却循环装置20,以及加速度传感器30。
所述冷却垫块10用于降低加速度传感器30的温度。冷却垫块10设置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30与待测物体40之间,且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101。
所述冷却循环装置20包括:泵体21、冷却液22、散热器23、及管道24。所述泵体21、所述冷却垫块10、所述散热器23通过管道24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待测物体40可以是发动机、变速箱壳体表面等。待测物体40待测点的温度一般较高。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垫块10的结构形式,相对于采用实体的冷却垫块,既可以保证冷却效果,为加速度传感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且解决了由于采用金属等刚度强的材料制作的垫块容易脱落,而采用塑料等柔性材料制作的垫块阻尼较大,测量出的振动数据误差较大的问题。在一实施方式中,加速度传感器30为模态试验用加速度传感器,其温度上限低于待测物体40待测点的环境温度,例如,一般模态试验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温度上限为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5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