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刚性内外齿廓包齿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5142.1 | 申请日: | 2013-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孔向东;叶胜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4 | 分类号: | F16H1/24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黄肇平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 内外 齿廓包齿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少齿差减速器,属于减速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
背景技术
用于机器人领域的减速器主要有两大类:谐波减速器和摆线针轮减速器。曾作为机器人传动主要装置的谐波减速器,通过柔轮的弹性变形实现减速运动,其弹性变形较大,由此引起的弹性回差也大,不可避免地影响机器人运动的准确性,在传递较大负载时,变形柔轮与刚轮啮合并非共轭齿廓啮合,保精度寿命低,不能用于重载机器人上,只能用于轻载、中轻载机器人上。日本Rotary Vector(简称RV)减速器与谐波传动减速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大、刚度大、精度和效率高、运转平稳、回差小、运动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适于重载机器人使用。日本最新的RV减速器产品通过变通轴承外圈使减速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机器人本体接口也随之变小,代表着机器人用减速器向更小更好方向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减速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RV减速器的传动比随着针轮齿数的增大,摆线单个齿及针齿销的尺寸变小,影响了减速器承载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此外,RV减速器的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高,制约了它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要满足两个相差180度布置的偏心轴加工精度非常难,而它的精度直接影响减速器的传动精度和效率。RV减速器的大速比来自其行星减速传动和摆线针轮减速传动,是复合二级减速,用日本FA减速器串联或其它减速装置串联可以实现大的减速比,但是轴向尺寸随着减速器的串联而成倍增加,不能满足机器人用减速器体积小、高刚性、高效承载的需要。因此,少齿数、大速比、小体积、高承载、高效率长寿命的减速器是机器人向小巧高效大承载方向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增加两个与输出运动轮联动的加强架,提供一种高刚性、少齿数、大速比、小体积、高承载、高效率长寿命特别适于重载机器人用减速器,在保证少齿数、大速比、高效高承载情况下有效减少减速器的体积和重量,并易于产业化和系列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刚性内外齿廓包齿减速器,包括有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10),其与第一支架(9)形成一容腔;输入轴(1),其通过第一支撑轴承(3)安装于第一支架(9)上;输出轴(20),其安装于第二支架(10)上;以及安装于容腔内的第一级减速机构和第二级减速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包括有:偏心轮(101),其设于输入轴(1)上;第一转臂轴承(5),其套设在偏心轮(101)上;外啮合曲线轮(7),其套设于第一转臂轴承(5)上;以及 针齿销(8),其固定在第一支架(9)上并与外啮合曲线轮(7)外啮合;所述第二级减速机构包括有:偏心传动轮(14),其通过第二支撑轴承(17)安装于输入轴(1)上;第二转臂轴承(13),其套设在偏心传动轮(14)上;内啮合曲线轮(11),其套设在第二转臂轴承(13)上,并与所述的针齿销(8)内啮合配合;以及输出盘(16),其与输出轴(20)联动连接;所述的偏心传动轮(14)通过柱销(26)与外啮合曲线轮(7)传动连接,所述的内啮合曲线轮(11)通过传动销(24)与输出盘(16)传动连接;所述针齿销(8)的数量少于内啮合曲线轮(11)的齿数而多于外啮合曲线轮(7)的齿数;在外啮合曲线轮(7)的靠近第一支架(9)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架(6),该第一加强架(6)通过第一轴承(4)安装在输入轴(1)上,在第一加强架(6)上设有多个凸台(61),所述的外啮合曲线轮(7)相应设有多个通孔(71),第一加强架(6)的凸台(61)穿过通孔(71)与偏心传动轮(14)固定连接,所述外啮合曲线轮(7)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与所述凸台(61)相接触;在内啮合曲线轮(11)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加强架(23),该第二加强架(23)通过第二轴承(25)安装于所述的偏心传动轮(14)上,所述的第二加强架(23)上也设有多个凸台(231),在内啮合曲线轮(11)上相应设有多个通孔(111),第二加强架(23)的凸台(231)穿过通孔(111)与输出盘(16)固定连接,所述内啮合曲线轮(11)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与所述凸台(231)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加强架(6)、第二加强架(23)上的凸台(61、231)皆为三个以输入轴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偏心传动轮(14)上设有与输入轴(1)同轴的凸肩(141),凸肩(141)与输出盘(16)之间设有第三支撑轴承(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5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