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片透镜型LED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3620.5 | 申请日: | 201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2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国华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4;F21V3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led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片透镜型LED模组,其主要由PCB板、贴片型LED组成。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LED模组把LED(发光二极管)按一定规则排列在一起再封装起来,并经过防水处理。目前,按照LED的形状LED模组分为:直插式LED模组,食人鱼LED模组,贴片LED模组。其中直插式LED模组由于自身散热不佳,寿命较短。食人鱼LED模组通过4只引脚,较为有效地解决了LED的散热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复杂的安装工艺及成本的上升。贴片LED模组是近年最新研发出来的结果,其具有散热好、寿命长,安装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
但是采用贴片LED存在光线分散问题,发光面防水性能差,导致户外应用时因防水性能差而严重影响了贴片LED灯珠的使用寿命。导致该技术无法大规模运用于工业及日常照明。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发明一种能够有效聚光、发光的贴片透镜型LED模组变得非常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发明一种能够有效聚光、发光的贴片透镜型LED模组。
一种贴片透镜型LED模组,包括PCB板、贴片LED,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设置于贴片LED上的连体透镜;所述连体透镜包括半球型头部和方形底部;所述方形底部与半球型头部连接成一体,方形底部内设有半球型头部所延 伸的锥体部分,椎体下方为水平截面,方形底部设有开口;贴片LED通过方形底部开口与椎体下方的水平截面紧贴。
作为优先,所述锥体的夹角为20~60度。
作为优先,所述锥体与半球型头部连接部分的横截面为十边形。
作为优先,所述连体透镜由PC塑料、有机玻璃或树脂制成。
作为优先,所述贴片LED共4只;对应连体透镜4只且由X型骨架连接。
作为优先,所述贴片LED共2只,对应连体透镜2只。
作为优先,所述贴片LED共6只,对应连体透镜6只。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贴片LED上加装连体透镜,有效解决了贴片LED防水、光线分散问题,使得整个产品具有散热效果好,防水性能好,耐震性能佳,系统运转成本低,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体透镜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体透镜的俯视图。
其中:1、连体透镜;2、PCB板;3、贴片LED;
11、半球型头部;12、锥体;121、水平截面;13、方形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贴片透镜型LED模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PCB板2、贴片LED3;还包括设置于贴片LED3上的连体透镜1;连体透镜1包括半球型头 部11和方形底部13;方形底部13与半球型头部11连接成一体,方形底部13内设有半球型头部11所延伸的锥体12部分,椎体12下方为水平截面121,方形底部13设有开口;贴片LED3通过方形底部13开口与椎体12下方的水平截面121紧贴。
锥体12的夹角为40度。锥体12与半球型头部11连接部分的横截面为十边形。连体透镜1由PC塑料材料制成。通过实际组装并实验发现,当锥体12的夹角为40度时聚光,反光效果最佳。连体透镜1采用PC塑料材料制成具有透光率高,且成本低等优势。
贴片LED3共4只;对应连体透镜1共4只且由X型骨架连接。
实施例2
一种贴片透镜型LED模组,如图2、图3所示,包括PCB板2、贴片LED3;还包括设置于贴片LED3上的连体透镜1;连体透镜1包括半球型头部11和方形底部13;方形底部13与半球型头部11连接成一体,方形底部13内设有半球型头部11所延伸的锥体12部分,椎体12下方为水平截面121,方形底部13设有开口;贴片LED3通过方形底部13开口与椎体12下方的水平截面121紧贴。
锥体12的夹角为20度。锥体12与半球型头部11连接部分的横截面为十边形。连体透镜1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贴片LED3共2只,对应连体透镜1共2只。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国华,未经夏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3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红外摄像头和电子笔的交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直流不断电的电脑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