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卫星天线模块及角度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3027.0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林亦杰;杨兰淳;林宏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08 | 分类号: | H01Q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天线 模块 角度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星天线模块及角度调整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粗调及微调碟盘旋转角度的卫星天线模块及角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信号传递的技术水准及其应用范围的深度广度均与日俱增。在通信领域中,卫星信号的应用范围可遍及个人移动通信、广播、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准及应用的层次,卫星信号在发送及接收的精确度标准亦随之不断提高。以卫星通信为例,接收端往往需要架设卫星天线作为卫星信号的接收装置,因此如何将卫星天线做一精确的对位,使天线信号的指向性更佳,已成为接收信号质量的关键因素。
卫星天线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的动作原理是利用卫星天线收集微弱的卫星信号,并将该卫星信号反射至装设在碟形(dish)天线焦点处的低噪声降频器(low noise block down converter,LNB)。接着,低噪声降频器将此集中的信号放大,并将频率降至1GHz左右的中频,然后经由电缆传送至室内的选台器。选台器将信号中所要收看的频道选定,经放大解调复原成影像及语音信号后,就可输入电视而播放节目。
已知卫星天线是用以接收卫星所传送至地面的信号,而目前卫星信号的频率已经由KU频(K-under band)提升至KA频(K-above band),因此对于天线接收的指向性更加敏感,即导致于KA频的天线辐射波瓣宽(Antenna Radiation Lobes Beamwidth)较窄,而以现行卫星天线的安装而言,大部分皆以人工方式进行初步对位以及微调,若单纯以人工微调方式调整方位角,不但耗时费力更无法精准撷取卫星信号达到卫星对位的目的。
目前,许多厂商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在方位角及仰角的调整上均包含微调螺杆组设计,但此特征设计仍有无法同时拥有快速粗调与精密微调功能的问题。另外,还有另一种解决方式,是利用蜗杆与齿轮的相对旋转来进行调整方位角及仰角。但蜗杆与齿轮间和齿轮与齿轮间由于不同旋转轴而产生扭矩,使得钣金与螺杆会受扭矩影响产生变形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卫星天线模块及角度调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先前技术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调整装置及具有角度调整装置的卫星天线模块用以解决先前技术所造成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角度调整装置用以连接一卫星天线,该角度调整装置包含:一基座、一调整座、一调整杆以及一齿轮组合;该基座的一端部具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具有一穿孔;该调整座连接该基座而沿一转轴相对地转动,其中该调整座相对于该转轴的端部具有一调整部,该调整部具有一螺孔;该调整杆穿设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穿孔,且该调整杆的一端螺合该螺孔,藉以旋入或旋出该螺孔而带动该调整座相对于该基座转动;该齿轮组合设置于该调整杆的另一端部,该齿轮组合包含:一太阳齿轮、多个行星齿轮以及一外环;该太阳齿轮与该调整杆结合固定;该多个行星齿轮分别与该太阳齿轮啮合;该外环具有一内齿轮,该内齿轮啮合该些行星齿轮,用以带动该些行星齿轮转动使得该太阳齿轮转动而带动该调整杆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装置还包含记录装置。记录装置设置于调整杆上用以记录调整杆转动的圈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包含记录转盘与记录指针。记录指针与固定部组合并连接调整杆,且记录转盘套合于调整杆并紧邻记录指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调整杆包含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可拆卸地组合固定,其中第一杆体连接齿轮组合,而第二杆体穿设并可转动地连接于穿孔并螺合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杆体具有第一结合件,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二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可拆卸地耦合于第二结合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齿轮组合包含带动杆,带动杆连接于外环的相对两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3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