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土壤中钩虫幼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2966.3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4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聚君;周长海;王国飞;陈颖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主分类号: | B07B1/04 | 分类号: | B07B1/04;B07B1/46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土壤 钩虫 幼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离土壤中钩虫幼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钩虫病又是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钩虫的幼虫和成虫都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钩虫幼虫在体外发育包括了杆状蚴和丝状蚴的阶段,其中感染期幼虫为丝状蚴(以下简称钩蚴)。钩虫的生活史包括幼虫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和在人体内的发育两个阶段。钩虫卵随感染者粪便排出体外,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经5-6天发育成为感染期幼虫,与人体皮肤或粘膜接触后进入人体,随后经在肺泡、支气管、小肠等不同组织器官中发育成为成虫。人们使用新鲜的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使得钩虫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期幼虫。
根据钩虫生活史,土壤钩蚴污染情况可作为人群钩虫感染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2011年全国土源性线虫病(主要指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监测方案中已将土壤钩蚴污染情况纳入监测内容中。
20世纪90年代起,针对土壤钩蚴调查的方法主要有纱垫法、铜丝筛分离法、5%盐水分离法、棉纸自来水分离等方法。这些方法操作复杂、费时。由于土壤中自由生活的线虫(以下简称自由线虫)较多,棉纸自来水分离法不能有效去除自由线虫。5%盐水分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由线虫的活力,但在分离用纸和筛网规格上各地区各不相同。同时,实验中发现部分土壤样本分离后沉淀液中存在絮状沉淀的现象。
目前的情况是,分离设备粗糙、规格不一,分离方法均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一种准确、便捷、适合现场监测工作的分离土壤中钩虫幼虫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果可靠、操作简便、方便鉴别的分离土壤中钩虫幼虫的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分离土壤中钩虫幼虫的装置,包括底部设有筛网面的分样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棉纸和中空筒状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嵌套于所述分样筛内,所述棉纸置于所述固定圈底部和所述筛面网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分样筛中筛网面的目数为10~30目。
进一步地,所述分样筛的高度为50毫米,所述固定圈的高度为5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分样筛的内径为171毫米,所述固定圈的外径为168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棉纸为直径为240毫米的圆形,共有3层。
进一步地,所述棉纸的厚度为38~40μm,密度为12.8~16.0g/m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避免样本中泥浆和自由生活的线虫(简称自由线虫)的渗漏造成沉淀液的浑浊、及自由线虫的污染,同时也能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结合“温度为42℃~48℃、浓度为4.8%~5.2%的盐水”的分离方法,能使钩蚴回收率提高,并能抑制自由线虫的活性,减少或去除沉淀液中自由线虫的数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加工方便、成本经济、操作简便、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样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分样筛,2-固定圈,3-棉纸,4-筛网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固定圈2嵌套于分样筛1内,棉纸3置于固定圈2的底部和分样筛1的筛网面4之间。分样筛1内径171mm,高50mm。棉纸3为直径240mm的圆形,共有3层。
如图2所示,分样筛1中的筛网面4距离分样筛1底部5mm。
如图3所示,固定圈2的外径168mm,高50mm。
棉纸3,选定以树皮、棉花作为纸浆材料,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制造,具体参数见表1。
表1棉纸参数规格范围
注:纸张的重量和密度以A4纸的尺寸(297mm×210mm)来计算。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温度为42℃~48℃、浓度为4.8%~5.2%的盐水”的分离方法,分离土壤中的钩蚴,分离1次后,分离出钩蚴的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分离1次后的钩蚴再经分离装置分离后,第2次分离出钩蚴的回收率也能达到90%左右。连续进行两次分离后,即可去除絮状沉淀,方便了观察。
与以往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能避免样本中泥浆和自由线虫的渗漏造成沉淀液的浑浊、及自由线虫的污染,同时也能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结合“温度为42℃~48℃、浓度为4.8%~5.2%的盐水”的分离方法,能使钩蚴回收率提高,并能抑制自由线虫的活性,减少或去除沉淀液中自由线虫的数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加工方便、成本经济、操作简便、适宜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2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电压保护模块
- 下一篇:一种弯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