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及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92905.7 | 申请日: | 2013-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傅太平;傅灿煌;黄心明;傅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 地址: | 36233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溶剂 废气 回收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挥发性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及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活性炭用于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及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催化燃烧、吸附回收、微生物治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等。微生物与低温等离子处理的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相对另外两种方法,处理速度较慢。催化燃烧仅适合小风量,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且资源无法回收利用。对于污染较重的橡胶、制革、电子、布匹防水涂胶、制鞋、喷漆、印刷等行业的废气一般都属于大风量,低浓度气体,选用活性炭吸附回收法,具有操作简单,去除率高,吸附、脱附速度快,回收的有机溶剂纯度高等优点。活性炭吸附回收法的吸附罐是活性炭对挥发性有机溶剂进行吸、脱附和活性炭再生的设备,吸附罐及其配套装备的优劣将影响到活性炭和有机溶剂废气的传质效果和设备的利用率等性能参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及净化装置,该装置的吸附罐配布置合理,活性炭与有机溶剂废气传质效果好,设备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及净化装置,包括吸附罐罐体、废气进口阀门、废气出口阀门、蒸汽进口管和净化气出口管,所述吸附罐罐体内固定一均匀分布有复数个小孔的活性炭支撑板,该活性炭支撑板上由下往上装填有一层固体填料和一层活性炭,所述吸附罐罐体的顶部设有一罐顶人孔,其侧面还设有罐封头人孔。
进一步地,上述吸附罐罐体为一卧式圆柱体,该卧式圆柱体的两端设有椭圆形封头,其中一端的椭圆形封头中部设有温度计插口和温感器接口,所述废气进口阀门和废气出口阀门位于吸附罐罐体顶部的两侧且分别靠近两边的椭圆形封头,所述蒸汽进口管由椭圆形封头穿过吸附罐罐体后分成两根支管绕过废气进口阀门、废气出口阀门在吸附罐罐体内的管道,所述蒸汽进口管的支管分布复数个孔洞。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蒸汽进口管位于罐顶和活性炭顶部之间,净化器出口管位于吸附罐罐体的底部,所述废气进口阀门连接一管道穿过所述吸附罐罐体,废气出口阀门连接管道穿过吸附罐罐体及活性炭支撑板。
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蒸汽进口管活性炭和吸附罐底部之间,净化器出口管位于吸附罐的顶部,所述废气进口阀门连接一管道穿过吸附罐罐体及活性炭支撑板,废气出口阀门连接管道穿过所述吸附罐罐体。
更进一步地,上述小孔直径为1~3mm,小孔之间距离为10~15mm。
再进一步地,上述固体填料为鹅卵石或功能性陶瓷,该固体填料的直径大小为10~50mm,从活性炭支撑板由大到小依次往上装填,其装填高度为10~25cm;上述活性炭为颗粒活性炭、纤维活性炭中任意一种或两种。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布局合理,设备利用率高,罐顶人孔可以用于加活性炭,罐封头人孔可清理报废的活性炭,操作简单。
2、该装置吸附罐的其中一个椭圆形封头中部装有温度计和温感器,可进行温度的现场观察和远程控制。
3、活性炭支撑板均匀分布的小孔,使废气和蒸汽能均匀分布到活性炭各部位,提高吸附和脱附的效率。
4、活性炭下面的固体填料可用于吸附高分子量有机物等杂质,减少活性炭的污染,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省略废气进、出口阀门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一种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及净化装置,包括吸附罐罐体1、废气进口阀门2、废气出口阀门3、蒸汽进口管4和净化气出口管5,吸附罐罐体1的顶部设有一罐顶人孔6,其侧面还设有罐封头人孔7。吸附罐罐体为一卧式圆柱体,该卧式圆柱体的两端设有椭圆形封头10,其中一端的椭圆形封头11中部设有有温度计插口8和温感器接口9,废气进口阀门2和废气出口阀门3位于吸附罐罐体1顶部的两侧且分别靠近两边的椭圆形封头10。吸附罐罐体1内固定一均匀分布有复数个小孔的活性炭支撑板11,该活性炭支撑板11上由下往上装填有一层固体填料12和一层活性炭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2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