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把手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92627.5 | 申请日: | 2013-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杰翔电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21/16 | 分类号: | B62K21/16;B62K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 地址: | 2151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电动自行车以其搬运方便、存储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公知的,把手在折叠电动自行车展开时在整车中所占宽度最宽,在设计制造折叠电动自行车时通常会将把手设计为可折叠的形式,以减小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后所占的存储空间。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折叠把手通常是直接将把手铰接在支杆上,靠铰接处的摩擦力保持把手的当前位置,手动推拉把手使其以铰接处为圆心摆动,进行把手的折叠和展开操作。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把手与支杆的铰接处必然会出现机械磨损,铰接处逐渐变得松动,把手容易晃动,直接影响到折叠电动自行车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把手,以达到使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性能更加安全、可靠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把手,包括底端与折叠电动自行车前车架相连接的支杆和分别位于所述支杆两侧的两个把手,把手分为握手和一端与所述握手固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另一端固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包括销套和设置在所述销套空腔内的销芯,所述支杆顶端固接有定位块,所述销套与所述定位块相铰接,所述定位块边缘开设有与所述销芯相配合的展开定位槽和折叠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展开定位槽为两个,在所述定位块顶部边缘关于所述支杆的轴线对称开设。
优选的,所述折叠定位槽也为两个,分别在所述定位块的两个侧边缘上关于所述支杆的轴线对称开设。
优选的,所述销套顶端内壁连接有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把手在把手和支杆的连接处设置了定位销和定位块,二者配合对把手进行定位,把手展开或者折叠到位后不会晃动,可以使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把手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把手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把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支杆 2、握手 3、传动杆 4、销套 5、销芯
6、定位块 7、展开定位槽 8、折叠定位槽 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据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把手,包括底端与折叠电动自行车前车架相连接的支杆1和分别位于支杆1左右两侧的两个把手,把手分为握手2和一端与握手2固接的传动杆3,传动杆3另一端焊接有定位销,定位销包括销套4和设置在销套4空腔内的销芯5,销套4空腔内的顶端内壁连接有弹簧9,弹簧9保持向销芯5施加一个朝向定位块6的推力,支杆1顶端固接有定位块6,销套4与定位块6相铰接,定位块6边缘开设有与销芯5相配合的展开定位槽7和折叠定位槽8,其中,展开定位槽7为两个,在定位块6顶部边缘关于支杆1的轴线对称开设,折叠定位槽8也为两个,分别在定位块6的左右两个侧边缘上关于支杆1的轴线对称开设。
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时把手与支杆1成T型,销芯5抵靠在展开定位槽7内,保持把手展开状态;进行折叠操作时将销芯5拉起,握住握手2按压,使把手向下摆动,直至弹簧9将销芯5顶入折叠定位槽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把手在把手和支杆1的连接处设置了定位销和定位块6,二者配合对把手进行定位,把手展开或者折叠到位后不会晃动,可以使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对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把手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杰翔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杰翔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2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