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可变螺旋节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2280.4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韶;裘卓明;王娇元;吕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杭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可变 螺旋 节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流器,尤其涉及了一种集成式可变螺旋节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静压导轨技术主要有恒流式和定压式两种方式。恒流式采用多头泵等元件进行一泵一腔式控制,静压刚性好,但成本较高,并对导轨表面担及间隙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一般制造精度难以保证,以致制造成本及装机成本均较高。一般需要在计算时就确认相关参数,在调试过程中可调整环节较少。
定压式节流分固定节流与可变节流,固定节流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应用广泛,但刚性相对较低,调整难度较大。可变节流结构复杂,静压刚性较好,但与调整方式关系密切,调整方式制约其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固定节流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应用广泛,但刚性相对较低,调整难度较大;可变节流结构复杂,静压刚性较好,但与调整方式关系密切,调整方式制约其使用范围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集成了固定节流和可变节流器的双重特点,并且结构紧凑,安装调节方便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集成式可变螺旋节流器,包括节流本体,所述的节流本体内设置节流管(5)以及节流调节杆,节流调节杆与螺旋节流杆的一端连接,螺旋节流杆的另一端与定位弹簧连接,节流管的直径为0.1—50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管与螺旋节流杆相交,相交部位为静压腔。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管前段为长径比≥20的毛细管,后段为留有间隙为0.10~0.30mm的间隙式节流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本体内还设有与节流管相通的固定节流腔,固定节流腔内设置固定节流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本体还包括端盖、分油及固定体,分油及固定体上设有旋钮。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节流杆上分布螺旋纹。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节流腔与静压腔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调节杆与螺旋节流杆为顶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本体的侧面设置两个以上的出油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本体的下方设有压力表接口、卸油口及供油口。
现有技术中每腔均需配置压力,调节比较分散不集中,调节不可靠等问题,易对静压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每个油腔均需配压力表的弊端,减少影响环节,提高静压系统刚性。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带有螺旋纹螺旋节流杆,利用系统内的静压力,形成了一个有微反馈功能节流器,大大提高了静压系统刚性,同时解决了理论计算与实际调试中的误差部分,在保证系统刚性的基础上可变范围大,可弥补部分因加工精度及装配质量带来的形状及精度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节流本体、2—端盖、3—分油及固定体、4—旋钮、5—节流管、6—节流调节杆、7—螺旋节流杆、8—定位弹簧、9—固定节流体、11—压力表接口、12—卸油口、13—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集成式可变螺旋节流器,如图1所示,包括节流本体1,所述的节流本体1内设置节流管5以及节流调节杆6,节流调节杆6与螺旋节流杆7的一端连接,螺旋节流杆7的另一端与定位弹簧8连接,节流管5的直径为6mm。
节流管5与螺旋节流杆7相交,相交部位为静压腔。
节流管5前段为长径比≥20的毛细管,后段为留有间隙为0.10~0.30mm的间隙式节流管。节流管5前端为固定小孔节流(长径比≥20时可称为毛细管节流),后端为间隙式节流,并预留有微小间隙0.10~0.30mm,当静压腔压力偏低时,在前端压力作用下,间隙变大可使更多压力油进入静压腔;而当静压腔压力偏高时,腔内压力将固定节流体压向前端,使间隙变小,阻挡更多油液进入静压腔。形成一定可微变节流的节流器。此结构形成了一个有微反馈功能节流器,大大提高了静压系统刚性。
节流本体1内还设有与节流管5相通的固定节流腔,固定节流腔内设置固定节流体9。
节流本体1还包括端盖2、分油及固定体3,分油及固定体3上设有旋钮4。
螺旋节流杆7上分布螺旋纹。采用螺旋节流杆7上分布螺旋纹的可变螺旋节流结构,在系统压力与弹簧作用下,可变螺旋节流杆顶住节流调节杆,以保证调整后静压腔系统稳定。可变螺旋节流杆加工精细的螺旋纹,其过油长度可通过节流调节杆进行调节,以改变静压油腔与系统压力比β(β=Ps/Pr Ps系统供油压力;Pr静压油腔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杭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杭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22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