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升压站单立柱多桩导管架式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1720.4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炜;周永;赵生校;张纯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16 | 分类号: | E02D27/16;E02D27/5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升压 立柱 导管 架式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升压站基础,特别是一种海上升压站单立柱多桩导管架式基础,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场升压站的支撑。
背景技术
由于海上环境恶劣,而且与欧洲相比我国近海海床地质条件较差,因此,为了保证海上升压站的安全,在海上风电场升压站基础结构设计中对于基础结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从结构型式改良入手,提出一种海上升压站单立柱多桩导管架式基础,旨在提高基础结构承载性能和整体稳定性并能够适应更深海域(≥20m)。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海上升压站单立柱多桩导管架式基础,包括竖直布置的中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立柱四周绕其轴线均匀布置至少三根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式导管,各导管同一端的端点合围成以中立柱为中心的正多边形,相邻各导管之间刚性连接有横撑,且中立柱与各导管之间刚性连接有斜撑;所述中立柱顶端设有同时与各导管顶端刚性连接的升压站平台。
所述斜撑和横撑均至少分两层布置。
所述中立柱与各导管之间刚性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横向支撑。
所述导管内部同轴布置斜向钢管桩,且两者之间通过灌浆连接。
所述中立柱内部同轴布置竖向钢管桩,且两者之间通过灌浆连接。
所述中立柱可根据波、流荷载及设计需要,设计成由上、下两段组成,其中下段直径小于上段直径,以减小波、流荷载作用,此时,上下两段通过锥形过渡连接。
所述导管的根数为三根,相应的正多边形为正三角形。
所述导管的根数为四根,相应的正多边形为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中立柱周围均匀布置至少三根倾斜式导管,相邻各导管之间设置横撑,且中立柱与各导管之间设置斜撑,同时在导管内同轴布置钢管桩(必要时,中立柱内可设计同轴布置钢管桩)并灌浆连接,共同形成桩基体系,并借助导管架的“联络作用”,提高基础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同时能够适应更深海域(≥20m)。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竖直布置的中立柱2,其顶部设竖直段与升压站平台1的主梁刚性相连(具体根据平台梁系设计);所述中立柱2四周绕其轴线均匀布置三根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式导管5,各导管5同一端的端点合围成以中立柱2为中心的正三角形;相邻各导管5之间刚性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横撑4,同时在导管5与横撑4的连接处刚性连接有斜撑3,该斜撑另一端则与中立柱2刚性连接,以实现中立柱2与各导管5的刚性连接,各导管5顶端均与升压站平台1刚性连接,形成整体式导管架。本例中,所述斜撑3和横撑4均分两层布置(根据强度需要可增加,并根据设计需要设置在导管架不同位置),分别位于导管5的底端和中部,且只有位于同一层中的斜撑3和横撑4与同一根导管5的连接点相重合。
所述中立柱2内部可根据承载力需要同轴设置竖向钢管桩6,且两者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段(根据设计计算所需确定长度),实施灌浆连接。所述导管5内部设有斜向钢管桩7,两者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段(根据设计计算所需确定长度),实施灌浆连接。
为了提高基础结构的整体强度,在中立柱2与各导管5之间刚性连接有水平布置的横向支撑。
所述中立柱2由上、下两段组成,为了降低波流力作用,本例将下段直径设计为小于上段的直径,且两者之间通过锥形过渡连接,但应注意与内部竖向钢管桩6的连接段的尺寸确定。
本实施例的施工流程如下:
a、中立柱2内部竖向钢管桩6沉桩作业(该桩具有定位和初步固定导管架的功能);当中立柱2内不设置钢管桩时,该步略。
b、放置在工厂预制成整体的导管架(包括刚性连接成整体的中立柱、斜撑、横撑和导管)并初步调平,在倾斜式导管5中插入斜向钢管桩7进行沉桩作业,由于倾斜式导管5顶部在水面以上,因此沉桩施工为水面以上施工;借助倾斜式导管5的导向作用,将钢管桩施打到设计深度,应注意沉桩中导管架的水平度;
c、中立柱2与内部竖向钢管桩6之间灌浆连接;当中立柱2内不设置钢管桩时,该步略。
d、倾斜式导管5与内部斜向钢管桩7之间灌浆连接。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结构及施工流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中立柱2周围绕其轴线均匀布置四根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式导管5,各导管5同一端的端点合围成以中立柱2为中心的正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1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导热碗形散热片的LED集光灯
- 下一篇: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