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孢粉提取自动换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1591.9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4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苗运法;邵亚军;吴福莉;段引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孢粉提取自动换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质历史时期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当时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全球气候环境改变在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以至在遗传物质上都留有痕迹。反过来,保存在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必然记录着当时的古环境变化信息。作为植物繁殖器官重要组成部分的孢子和花粉(孢粉),具有体积小、产量大、外壁坚固、形态稳定、易保存以及易提取等优点,成为除大化石之外最直接、最可靠也最详实的记录。因此,孢粉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孢粉学的研究以有效获取一定数量的孢粉颗粒为基础。因此,进行孢粉提取实验,获得足够数量的孢粉颗粒显得尤为重要。
以孢粉学实验提取流程为例:在孢粉提取流程中,本质上是利用酸液溶解沉积物中的碳酸岩和硅酸岩,富集孢粉和有机质,然后将富集物在显微镜底下进行鉴定(注:花粉的粒径一般小于100微米)。在孢粉学实验中有两个步骤需要水洗至中性,在整个孢粉提取过程中十分关键。但是,目前一直采用人工换水的方法,即将内孔径为6 mm的乳胶管先充满蒸馏水后一头插入酸液中,另一头低于液体表面,利用重力差使液体流出(图1),然后在塑料杯中加入重新加入蒸馏水,澄清至少8~12小时后再次进行液体抽取,直至中性。实践证明人工换水清洗至中性约需要12次,也就是说每一步水洗中性的时间都需要6天;两次步骤则需要12天;同时,在换水过程中乳胶管深度和抽水量都难以控制,尤其是产生回流后会搅浑沉淀样品,造成样品丢失;换水时偶有余液溅出,存在不安全隐患(可能溅落到人体部位)。此环节存在耗时长、工作量大、以及安全隐患大等缺点。
另外,部分实验室采用离心机对样品进行离心换水,但也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酸处理使用的塑料杯样品在倒入离心杯时会使部分样品丢失,倒换次数越多,样品丢失越多;二是样品在离心过程中,离心机的转速太快会使孢粉发生变形甚至折断,产生损失;转速太慢会使杯底的样品粘结不牢固,倒出上清液时造成样品损失;而且该项工作需要实验人员手工全程操作,会造成一定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传统换水方法存在的弊端和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孢粉提取自动换水装置,该装置在换水过程中安全可控,可有效减少孢粉丢失,并能节省较多时间,在孢粉提取过程中具有很好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孢粉提取自动换水装置,是由进水阀门、PP水槽盖、半透明PP水槽、出水阀门、蒸馏水、导水管接、导水管、滴斗、 控水阀门、 瓶盖、塑料杯、上清液、酸处理后的样品、出水管组成。半透明PP水槽中盛有蒸馏水,顶部置有PP水槽盖,PP水槽盖上有进水阀门开口,蒸馏水上部、半透明PP水槽侧壁上设置出水阀门;导水管穿过半透明PP水槽底部依序与滴斗和控水阀门连接,再穿过瓶盖进入塑料杯中,塑料杯中有上清液和酸处理后的样品;导水管顶端有导水管接,滞留在蒸馏水中;瓶盖上插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有效减少孢粉丢失:
手工加水时水量难以控制,常有混合液溅出,造成样品丢失或溅到别的样品中造成对其他样品的污染;此装置在加水过程中有效防止溅水,从而减少在加水过程中造成的样品丢失。同时用滴管加水,使水流变慢、均速,滴管底部插入塑料杯的深度可控,减少样品扰动;
2.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易操作,打开水龙头后只需控制蒸馏水的流量,具有全时段、持续性和可控性的特点,从而有效节省人力。
3. 节省时间:
此套装置可以24小时不间断自动换水,若以每秒1滴水(0.25 ml)的流量计算,每小时就可完成约900 ml的换水量,相当于手工一次的换水量。以手工换水至中性需要6天计算,采用此装置则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另外,在一个PP水槽中可以钻24个孔,安装导水管,对24个样品同时进行自动换水,从而大大节省时间,缩短实验周期。
4. 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瓶盖,有效防止塑料杯中液体的溅出;同时完全避免上清液与空气接触,避免挥发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大大降低安全隐患。
5. 更准确研究生态气候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15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固耦合测试的渗水采集试验系统
- 下一篇:矿用液压支架用阀综合测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