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人工脱总氮的水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1189.0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0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明;俞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净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2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人工 脱总氮 水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河道、湖泊水体原位生态修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人工脱总氮的水草。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河流由于多采用混凝土或块石护岸结构,制约了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沿河岸的生态环境;水体中,污染加重,水生动植物难于生长;河流的自净能力低下,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日趋发展,许多河道出现水体发臭、发绿、发黑的现象。因此有效修复自然水体的污染和解决水体富营养状态是我国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外自然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采用生物原位技术,通过生物和微生物的吸收、转化和降解,去除水体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达到修复受污染自然水体的目的,但如果自然水的溶解氧高(DO=2.0-8.0mg/L),不能使硝态氮反硝化变为氮气,不能发挥生物反硝作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富营养化问题。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545731U的一种立体人工水草,由草体、上浮草头以及锚固草根构成;所述草体包括中间绳,中间绳上固定有合成材料丝条,中间绳上部连接上浮草头,中间绳下部连接锚固草根;所述上浮草头由块状发泡材料构成;所述锚固草根由钢筋网或混凝土块构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水草在视觉上和实效上仍与自然水草差距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立体人工脱总氮的水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人工脱总氮的水草,包括草体、用于安装所述的草体的重坠,所述的草体包括中间绳,所述的重坠上具有多个孔,所述的中间绳的下端部通过孔与所述的重坠相连,所述的草体还包括沿着所述的中间绳的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的中间绳上的多个水草草节,所述的水草草节由多根纤维填料组成,所述的中间绳上绑缚有多个浮子。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的水草草节的间距为10-20cm。
优选地,所述的纤维填料呈螺旋状或松针状。
具体地,所述的纤维填料可参照专利号为ZL201010576284.0或ZL201010576296.3或ZL201010576259.2的专利。
优选地,所述的重坠的相邻两个孔的间距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重坠的相邻两个孔的间距为5-20cm。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绳和所述的浮子一体成型。
一种立体人工脱总氮的水草的使用方法,将固定盘安装在湖床或河床上,将多个连接有草体的重坠安装在所述的固定盘上。所述的草体的上端部没入水面下10-50cm。所述的草体以浮动或小幅倾斜的状态没入水体中。所述的人工水草按水面面积的2%-25%的投放量投放。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该人工草体具有亲水、吸附、耐老化性能,可适应不同深度的水体,具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及进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池塘等各类污染水体;并具固定盘片可大可小,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跟人工湿地相比,人工水草更容易栽培;无需专人管理,只需定期清理,避免频繁清淤难题,大大减少人工和设备的投资,降低了维护保养费和设备的运行费用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固定盘的示意图;
附图2为纤维填料的示意图;
附图3为浮子的示意图;
附图4为人工水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各附图所述,一种立体人工脱总氮的水草,包括草体、用于安装草体的重坠3,草体包括中间绳,中间绳上绑缚有多个浮子2,中间绳和多个浮子2一体成型。重坠3上具有多个孔,可用来并排连接多根草体,相邻两个孔的间距相同,为5-20cm。中间绳的下端部通过孔与重坠3相连,草体还包括沿着中间绳的长度方向固定在中间绳上的多个水草草节1,相邻两个水草草节1的间距为10-20cm。水草草节由多根纤维填料组成。纤维填料呈螺旋状或松针状。具体地纤维填料可参照专利号为ZL201010576284.0或ZL201010576296.3或ZL201010576259.2的专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净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净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11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水塔
- 下一篇: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